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迎難而上 醫療換新天

2015-01-06 00:00

    迎難而上    醫療換新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履職不久,主動落區體察民情。昨日聯同辦公室團隊到山頂醫院巡視急診大樓及各項設備,了解醫院運作,實地體察居民候診及取藥時間,與近百名醫護人員座談,回應訴求。社會各界尤其醫護界期望這種面對面交流能夠恆常,官方認真聆聽意見,積極回應,激勵士氣。

    特區政府庫房充裕,惟醫療問題多多,一直為人所詬病。排期到公立醫院就診輪候需時,對於重大疾病的治療仍較鄰近地區落後,不少居民遇上大病,多自行赴香港或內地醫院診療。其次,院方轉介外地就診制度透明度仍需改善,近年專科醫生及護理人才又奇缺。所有這些不單是公立醫療機構的問題,也是本澳醫療界積存已久、且須積極面對的問題,不斷地削弱普羅大衆對本地醫療技術的信心,更嚴重打擊前線醫護人員的士氣。

    譚俊榮昨與醫護人員交流後,承諾今年會落實聘請五百二十九名醫護人員,其中七成三屬醫生、護士、藥劑師等,“一個都不能少”,既為補充衛生部門近年嚴重的人員流失,亦為更好規劃評估未來離島醫院需要的醫護人員數量做好準備。同時爭取短期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即時發佈各醫院候診人數,助減病人候診時間;另將加強培訓專科醫生,改善晉升制度,稱完全有把握未來五年會是醫療建設“最光輝的五年”。

    醫護人員流失率高,務必及早解決。近百名醫護人員難得與新任社文司司長交流,大吐苦水,紓緩怨氣。然要回應一衆醫護人員訴求,必須適時調整當前醫護人員尤其青年一代的薪酬待遇,提供向上流動機會,便有助增強團隊凝聚力,吸引新人入行,避免青黃不接。問題是知易行難,必須立定決心,坐言起行。

    世界衛生組織對本澳醫療衛生給予很高評價,榮譽得來不易。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訪澳時提出了“四點希望”,當中強調察民情、知民需、解民憂、紓民困。可見政府主要官員主動落區,查找工作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何其重要。真正問題在加強上下級溝通,真心實意為民服務,有助築牢根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倘要讓市民對本澳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回復信心,改變現狀,當局須下定決心,有序縮短公共醫療服務輪候時間、優化設施,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其中穩定醫護團隊尤為關鍵。未來宜打破法律滯後、聘請醫生需時等困局,加快行政程序,藉引進鄰近地區醫護專才來澳“助一臂之力”,增強醫護團隊實力,引進先進醫療經驗,但必須嚴格訂定外地醫護人員退場機制,設完善制度,形成良好合力。

    長遠要落實興建離島醫療綜合體,除方便路氹居民原區就醫,也藉此契機提升本澳醫療軟硬件,發展本土醫療教學。政府須落實執行長遠規劃,一步一脚印,引領醫護團隊迎難而上,凝聚共識,堅守崗位,為更好服務全民而奮鬥。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