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張敬軒冇癮拍拖結婚
  • 張繼聰擔心女兒成長
  • 郭富城:到時帶女兒一齊睇
  • 《家家有本事》講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
  • 《澳門人》介紹風箏歷史
  • 純屬虛幻噱頭
  • 《人在花間住》廣州大劇院首演
  • 樂韻傳萬家下月舉行
  • 逸聲會知音今永樂響鑼
  • 盜版之害跨四分一世紀
  • 製作團隊分享拍攝心情
  • 話劇《蘇母》歌頌傑出女性
  • Kent哥扶持後進
  • 舒淇曬高竇貓照片
  • 原創話劇《鄧世昌》首演
  • 楊冪與導演識於微時
  • 陳嘉樺:醫生擔心我更年期到
  • 冼靖峰讚鄭則士關心後輩
  • 張家輝意大利宣傳新片
  • 視事關心

呈社會慘況 寫複雜悲痛

2015-03-29 00:00

華仔演活農民工形象

    呈社會慘況   寫複雜悲痛

    ——談《失孤》

    雖有天王巨星劉德華主演,但《失孤》並非商業大製作,透過好爸爸千里尋子的故事,折射出內地拐賣孩童的悲慘現況;寫出被牽連的兩代人的傷痛遭遇,手法細緻低調,感情真切動人。

    劉德華飾演的民工雷澤寬,十五年來不停穿州過省,尋找早年被拐賣的愛兒。他騎着電單車,車尾插着愛兒樣貌的旗幟,單人匹馬奔馳在路上,縱貫東南西北,就地食麵,隨處休息。過程中猶似一個浪人,一個無根飄泊、永不停息的浪人,構成“因失去兒子從此變成行屍走肉的空殼”的形象,寫人性更具感染力。

    全片前段集中描寫他鍥而不捨的尋找精神,派傳單、上載網絡,受傷後也不動搖決心,筆觸着重描其行為,較少對白,主角更像一個沉默的遊俠;直至遇上曾被拐賣的青年井柏然,同是天涯淪落人,漸漸產生另類父子情。劇本的心思在於摒棄主角尋子困難的單線發展,而是輻射到更多相關人物。井柏然雖有寄養家庭,但無戶籍,不能升大學及結婚,更不能坐火車飛機,所以他一直希望尋找親生父母。於是,這對“父子”展開一段尋親之旅,過程有笑有淚,成為全片最輕快段落,目的是呈現兩人有了感情依托,心情也舒暢了。

    彭三源撰寫的劇本,用心用力,通過兩段尋親情節,交織出中國內地拐賣孩童的嚴重性,並對人性與人情造成難以補救的傷害。有人瘋了、有人自殺、有人搵替代品,構成複雜難明的感情變化;最微妙是劉德華提及的事件:有父母錯尋兒子,相處幾年後,孩子又被親生父母認回,這對養父母受不了而自殺死了。這與劉德華不斷尋子的主線互相對比,襯托出尋子過程與結果的微妙關係,找到未必從此美好,找不到仍有希望,視點獨特。

    結尾放棄大團圓的俗套收筆,改為更具禪意的插入。劉德華遇見了出家和尚,在對話中領悟了現實艱苦與意志希望的玄妙關係,“尋找,緣起;不尋找,緣滅”,也就是心態問題。這開放結局不僅切合現實的無奈,更將影片提升到一種自我療傷的層次,閱讀空間便更加廣闊。

    彭三源是內地著名作家及編劇,在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中,沒有追求商業元素,放棄哭哭啼啼的煽情戲,反而回歸殘酷現實與複雜人性,筆觸低調;一本數簿,反映主角的自我性格;一場拼命修補電單車的段落,有力地寫出愛子心切的情緒;還有兩段簡短的尋子與賣子的輔助戲,道盡光怪陸離的社會現況。

    但是,該片整體導技普通,未見多彩的處理,然而攝影與音樂出色,配樂一職更邀請到波蘭音樂家Zbigniew Preisner出任。此君曾與波蘭已故電影大師奇斯洛夫斯基合作,每首作品幾乎均成經典,今次首與華人合作,雖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新意,但營造出一定意境,別具韻味。

    全片始終有着美化筆觸,兩主角沿途所碰到的好人,難免好得一廂情願;井柏然尋回父母的過程,也略嫌容易。主角劉德華儘管演得落力,皮膚曬黑又粗糙,但始終是靚仔明星,未有高度說服力。不過,在內地一片胡編亂寫的商業片熱潮下,本片仍是誠意用心之作,不落俗套,可觀性勝過不少億元大製作。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