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林宇滔:非禮罪速立法補漏洞

2015-04-02 00:00

    林宇滔:非禮罪速立法補漏洞

    警方日前公佈未成年中學生涉非禮孕婦,但因本澳未有“非禮罪”,被捕少年祇能被控傷害他人身體完整性罪送檢察院偵辦。中區社諮委林宇滔促政府明確交代“非禮罪”立法時間表。

    林宇滔指,年輕人涉及性犯罪令社會關注,但本澳“非禮罪”至今仍未立法,同樣值得關注。本澳沒有“非禮罪”,若施襲人無使用暴力,司法機關只能用“侮辱罪”提出檢控,但“侮辱罪”屬私罪,事主報案後要自行聘請律師,令不少人選擇放棄追究。即使如今次犯案人有使用暴力,亦僅能以“傷害他人身體完整性罪”起訴,由於“非禮罪”涉及的暴力一般較輕微,即使成功入罪,其懲處根本與受害人心理上所受到的傷害無法比較,罪罰不相稱不單令法律公義難張,亦變相助長非禮者惡行。

    儘管社會各界一再促政府就“非禮罪”立法,但當局不斷重複“研究再研究”和整體檢視《刑法典》的“官腔”。當局去年回覆議員質詢時曾稱,會在今年展開全面公衆諮詢,但踏入四月未見任何動靜,而且在早前法務範疇的施政辯論中,亦未見當局交代“非禮罪”立法或公開諮詢的明確時間表。

    據警方的數字,一二年至今,本澳每年被歸類為“侮辱罪”的非禮案件,每年平均有三十宗,受害人要自聘律師起訴,這數字還未包括大量各種原因無報警的個案。由於怕事和法律保護不足,不少女性被非禮或被“佔便宜”,不會報警或把事件弄大,令到許多個案被隱藏,助長了不良風氣,當局不能再視若無睹。針對“非禮罪”,不少地區趨向從嚴處罰,以香港為例,最高可處監禁十年。隨着本澳社會環境越趨複雜,當局必須正視“非禮罪”從缺的重大法律漏洞,盡快立法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