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盡責顧全局 控車促宜居

2015-04-18 00:00

    盡責顧全局    控車促宜居

    為期十日的施政方針辯論昨結束,五個範疇司長都就各自的工作藍圖、政策與議員唇槍舌劍,各有特點,壓軸出場的運輸工務司司長叫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坦蕩回應、真情表白,不單讓社會更了解工務部門真實面對的外在、內在問題、法律困局,亦為社會留下了很大的反思空間。尤其困擾社會多年的交通問題,澳門真要控車及增加養車成本了,大家準備好未?

    根據多項民調,以及特首爭取連任時所收到的施政意見,交通問題都是頭號公敵。這已是社會共識,但交通死結在哪?各界意見紛紜,政府過去多支吾以對。今次施政方針辯論,新任運輸工務司司長終於將問題說清楚,一錘定音,澳門交通困局癥結在於“車太多、路太少”,社會必須盡快為控車達成共識,每遲一個月,澳門就多九百輛車,形勢嚴峻。

    交通問題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難題,澳門情況更嚴重,因為土地實在太少。以現時廿四萬輛汽車及電單車、三十平方公里面積作粗略計算,澳門每平方公里就有八千輛車,密度冠絕全球。控制車輛增長,是世界各地解決交通擠擁的主要手段之一。控車訴求、概念在澳門也非新鮮事,早在五年前出台的“十年整體陸路交通策略”已經放上議事日程,並羅列了一系列的執行計劃、措施及目標,惜了無寸進。

    控車討論了很多年,也有相當的社會共識,為甚麼總只說不做?說穿了,是利益作怪。商家有其商業考慮,個人也有出行需要,以及做車主的慾望。所以總口說支持卻無實際行動,並且提出了很多理由,如要求政府必先解決公交才能控車、控車違反自由市場原則、違反基本法等。這些論點表面看各有理據,加上政府長期議而不決,終讓控車變紙上談兵。

    交通困局必須解決,不單涉出行、塞車,實屬空氣污染、市民健康、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等大問題,直接關係整個城市發展及市民福祉。故全社會須認真探討控車議題,關鍵在於“讓利”及顧全大局。每一個行業發展都得與社會整體利益相協調,每一個市民都要盡社會責任,否則唇亡齒寒。

    為達控車目標,政府銳意今年以行政手段增加養車成本,如加行車稅、泊車費、縮減驗車年期、提高驗車標準等。這些措施無疑有一定的作用,卻治標不治本,更有懲罰現有車主的意味。因現有廿四萬輛車不會在短期內消失或被淘汰,所以只能視為短、中期措施。

    長期而言,政府必須有一套有效的交通策略,包括搞好公交、優化步行系統力推綠色出行,以及限制車輛進口,多管齊下才是治本之道。政府現在要做的,是乘着施政辯論的熱情,盡快出台控車諮詢以凝聚社會共識,限時完成,雷厲風行,不要讓施政辯論如過眼雲煙,控車再成狼來了的故事。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