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保護私隱 人人有責

2015-05-06 06:30

    保護私隱   人人有責

    互聯網資訊科技日益進步,無論政府、商業機構、社會服務機構都可以對居民個人資料作數碼化處理,當中不乏涉及居民的私隱資料。居民個人資料透過資訊科技被廣泛蒐集,合法運用時當然有利於整體社會發展。但當居民私隱資料因不當處理或其他原因,外流作不法用途時,便會導致嚴重後果。人們日益關注如何有效保護個人私隱免遭侵犯。

    對於保護個人私隱資料,人們都有認知,諸如妥善保管身份證明文件、銀行帳戶及密碼、信用卡資料等。隨着互聯網日益普及,尤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大行其道,人們只要一機在手,透過安裝使用不同應用程式,就可以社交、購物、處理財務、預約辦證等大小個人事務,無比便利。但使用一系列互聯網資訊科技服務時,無可避免需要提供個人資料。

    在互聯網資訊年代成長的青少年,互聯網、智能手機、社交網站相信已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否有足夠的保護個人資料意識?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去年針對本澳中學及大專學生調查個人資料保護認知狀況。調查顯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使用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時,基本上關注存在私隱風險。但由於個人使用習慣,加上資訊科技提供便捷使用,近七成學生不會閱讀網站私隱政策,只有一成三學生關注《個人資料保護法》。顯示本澳學生在保護個人資料存在缺失,當中與學校欠缺專門針對保護私隱教育有關係。雖然今次調查只針對大專生及中學生,有保護個人私隱意識,卻欠缺實際執行力,相信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

    本澳“個資法”較鄰近地區優勝,個資辦對違法情況可透過行政處罰懲處。自個資辦成立以來,高度重視監管及保護個人資料工作,加上本地機構配合遵守法例,尚未發生涉及個人資料泄漏的嚴重事件。然而,互聯網資訊科技無遠弗屆,“個資法”難以監管境外網站及機構,即使查明事件,亦難以追究。因此保護私隱主要仍是靠居民自身,尤其是居民在使用非本地網站或機構提供的服務,在提供個人資料時必須謹慎處理,細心閱讀涉及個人資料的合約條款,以免個人資料任由他人使用。

    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宣傳教育至關重要。無庸置疑,隨着社會公民意識日益成熟,社會對維護個人私隱已有基本意識,在確保個人私隱不被侵害同時,必要尊重他人的私隱、權利,如何令居民明晰“個資法”內容,以及提高社會尊重私隱的整體意識,當局仍有相當多工作。同時,管有大量個人資料的政府及商業機構,亦須謹慎處理蒐集的居民個人資料,並合法運用,配合當局切實監管,方能真正保障普羅大衆的私隱與權益。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