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最低工資法今料過立會

2015-07-03 06:30

    體現社會進步公平正義

    最低工資法今料過立會

    年來爭議頗大的《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新“控煙法”修訂(娛樂場全面禁煙)法案,將前後腳交立法會,兩法關係居民勞動尊嚴及健康兩大範疇,加強了保障,預計在爭議聲中通過機會大,體現進步。尤其今天下午在立法會作細則性審議、表決的最低工資,澳門社會發展將進入新時代。

    上述兩個法案有不少共通點,除爭議性大、與經濟息息相關外,都有點生不逢時,正藉經濟開始走下坡時才交到議事殿堂,增加了立法阻力;且兩法案都難達至絕對的雙贏,立法後不免對經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惟澳門無得選擇,站在尊嚴及健康、社會進步面前,甚麼都要讓一讓。

    鄰埠暫未見後遺症

    最低工資在國際上一直存在爭議,甚麼拉高企業成本以致打擊經濟活力、地區競爭力,弱勢勞動力將被邊緣化甚至失業,最低工資變最高工資等,都是反對聲音一直振振有詞的理據,儘管大部分先進國家、地區都已加入了最低工資俱樂部,不同地區立法後情況各異,與澳門社情最接近的香港立法後亦暫無上述後遺症。

    早在一九九八年已生效的《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已規定澳門要實行最低工資並定期調整,但政府在立法進程上一直舉棋不定,直至二○○七年才從政府外判保安、清潔工先行先試,經歷八年演進到今時今日的局面,法案規定日後大廈保安、清潔工最低時薪三十元(日薪二百四十元)、月薪六千二百四十元,每年檢討一次金額。

    人文關懷如何尺量

    最低工資立法進程體現了社會民情轉變,由最初的勞、資對立,慢慢到彼此讓步、接受,政府由無為到有為,過程並不容易。當中社會感受最深甚至叫人心有戚戚然的一幕在於:經勞工界、公務員團體、議員的不斷推動下,政府去年迅速推出基層公務員補充援助措施,特首還將此寫入競逐連任的政綱之中,不論甚麼場合提出都獲絕大部分與會者“舉腳”贊成,認為通脹連年高企,基層公務員薪酬微薄,生活艱難,應予援助。然而一提到最低工資,就有不少反對聲音,甚麼管理費必大升、管理公司倒閉潮,作為配套的“分層物業共同部分管理制度”、“物業管理法律制度”未搞掂前,不宜強推最低工資等意見紛陳。

    平情而論,反對者或不主張急推最低工資人士的擔憂是否有其理據,但提出憂慮應受尊重及重視,總體而言只是技術層面,在人道大原則上說不過去。試想,現一般最基層的公務員每月也有一百一十點薪酬、三十點房津,以現時每一薪俸點七十九元計算,即月薪逾一萬一千元,社會尚且認為生活艱苦要支援,那麼按政府提供的一三年數據,撇除一萬八千八百一十七名家傭後,仍有一萬七千八百四十二名每月收入少於六千元的全職僱員的生活又點計?人文關懷、公平、正義的量尺又如何放置?

    配套法將水到渠成

    爭議歸爭議,在一年前《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一般性審議、表決大會中,法案獲出席的三十名議員全票支持通過,說明最低工資立法及全面實行的取態,實有廣泛社會共識,加上新屆政府上場後承諾,法案獲通過後的三年內,即一九年前將另行立法去全面實行最低工資,解決了三常會多番強調及要求的公平性問題,讓被現法案拒於門外的一萬三千多其他行業及職種的低薪人士,看到公平曙光,掃除了不公的疑慮,兩個配套法律亦快將進入立法程序,水到渠成。

    最低工資立法給予社會的啟示係:發財立品及公平正義。澳門開埠幾百年,回歸後又經歷了十年超高速增長,經濟發展已到了相當水平,人均GDP、收入中位數等居世界前列,當政府、社會以擁有驕人的數據及發展為榮時,社會就得有同等層次的人文道德修養,付出足夠的勞力就應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此才算是社會進步,否則就是將部分人的快樂建築於別人的捱苦之上,作為澳門人又情何以堪?

    誠然,就算法案今天順利全部獲通過,澳門在全面實行最低工資方面仍有衆多問題要解決,中小企、經濟或真會受一定影響,管理費確係要加,但立法既是社會的共同選擇,中間出現甚麼問題都要共同解決,未來如何都得共同承擔後果,冇得返轉頭。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