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消費季啟動
  •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 水母秘境
  • 韓江現今年第三號洪水
  • 整頓旅遊亂象
  • “箬葉”浮碧波
  • 公安部發“五一”交通提醒
  • 遼漢酒後舞廳外放火被燒死
  • 內地青年“五一”出遊料增兩成
  • 多地高校禁學生組團出遊
  • 以軍高層批准進攻拉法計劃
  • 俄:美倘沒收俄資產將報復
  • 哈馬斯發佈人質視頻
  • 拜登走後門仍被“問候”
  • 學生反戰示威蔓延多國
  • 美大學又有近二百人被捕
  • 李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 菲否認與華就仁愛礁達共識
  •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發行
  • 李強會見馬斯克

竊聽事件顯日走卒心態

2015-08-08 06:30

    竊聽事件顯日走卒心態

    七月三十一日,爆料網站維基曝光美國政府監聽日本政要、重要政府機構和大企業的消息。此前同類事件曝光後,都引起一場場大的外交風波,華府也會忙於“撲火”。不過這一次,日本只低調表示了“遺憾”,美國也僅僅由副總統拜登致電安倍解釋,事件就算是告一段落。這反映了戰後七十年,日美的不平等關係依舊,日本的走卒心態表露無遺。

    維基根據拿到手的美國機密文件發佈報告說,有五份標註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文件涉及監聽日本,其中四份標註為“絕密”,所涉監聽對象的電話多達三十五個。文件沒有明確提及監聽對象是否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但涉及安倍內閣現任經濟產業大臣宮澤洋一、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及內閣官房長官的秘書官等人。此外,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等日本大型商社旗下能源相關部門的電話也曾遭監聽。

    維基說,美國國安局對日本的竊聽早在二○○七年安倍第一屆內閣期間就已存在。竊聽內容包括日美關係、日美農業貿易和汽車零部件貿易談判、氣候變化談判中日本政府的立場等。文件展示了美國監聽日本政府的深入程度,從衆多日本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收集並分析相關情報。更重要的是,維基創始人阿桑奇還發聲明“補刀”,稱華府不僅把收集到的相關情報自用,還大方的分享給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即所謂“五眼聯盟”。

    此前任何國家被爆遭美竊聽都會暴跳如雷,引發外交風暴在所必然,例如被爆手機遭美監聽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直接向奧巴馬提出抗議。不過日本的反應令人大跌眼鏡,其輕描淡寫之程度教人難以置信。安倍拒絕相信事實,稱應先得到美國確認,了解美國的真實意圖和想法,而不應立刻對民間機構發佈的消息作出反應。安倍說如果最終屬實的話,會感到“非常遺憾”。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則強調,日本的保密措施萬無一失,不會有機密洩露。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更是“深明大義”,對此表示“理解”,他稱雖然日美是同盟國,但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有可能存在監聽情況。

    政府如斯低調,日本主流媒體當然也得配合,上演一幕“集體沉默”。主流媒體以極小篇幅報道事件,而親政府的《產經新聞》更形容在情報領域,首相和閣僚遭到竊聽是正常的事情,日本政府不認為這是個問題。

    事實上,日本出奇的沉默正是兩國地位極度不對等的寫照。這次竊聽事件暴露了這兩個所謂“好哥們”的國家互相之間的信任不足。表面上是美國竊聽日本,但從竊聽得知的內容亦顯示了日本對美國也是處處設防,難言信任,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盤。

    當下的美國與日本仍須各取所需:美國需要依託日本掌控亞太,日本的“艦船出海”也還需要美國的扶持,因此竊聽只能算是個“小矛盾”,令雙方意識到盟友關係中隱藏的不穩定性,但不至於會令兩國關係停滯。

    不過日本這種低姿態的“自虐文化”及裝聾作啞,在國內遭遇民衆猛烈抨擊和嘲諷,在國外也引起竊笑。國際學者恥笑安倍“被美國拔掉骨頭,連抗議都不敢”;稱美國視安倍政府為“一條乖乖的小狗”、“奴隸”,這些言辭確實甚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