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穗首演重溫精品抗戰歌舞劇

2015-08-17 06:30

羊城再演紅色經典《白毛女》

粵文化廳副廳長楊樹

粵舉辦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動

    穗首演重溫精品抗戰歌舞劇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出品,廣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歌舞劇《和平使者——抗戰中的宋慶齡》,日前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首演。廣州大劇院亦陸續上演《白毛女》、《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三部“紅色經典”,重溫現代中國藝術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紀念抗戰偉大女性

    本月十日首演的歌舞劇《和平使者——抗戰中的宋慶齡》,是全國首部以宋慶齡為題材的原創歌舞劇,該劇講述了在日寇荼毒神州大地的悲壯年代,宋慶齡從中華民族的大局利益出發,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的運動中。從一九三二年一月,侵華日軍突襲上海,第一次“淞滬抗戰”爆發,宋慶齡親赴前線慰問十九路軍官兵;到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全國上下團結抗日局面的形成;再到香港組建“保衛中國同盟”募集物資支援抗戰,參加廣州火炬大遊行;最後為鞏固抗日統一戰線,宋氏三姐妹赴重慶視察,並向世界發表廣播演講為主線,充分展示了宋慶齡在國家動盪之時,在民族危難之際,體現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精神,塑造了一個“柔肩擔道義、正氣盈天地”的偉大女性。

    八月十二至十三日上演的《白毛女》依然是最初的上海芭蕾舞團版本,這部作品讓中國芭蕾甩掉了“洋拐杖”,正是中西結合的芭蕾舞嘗試,使其獲得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故事講述受地主迫害的喜兒逃進深山,頭髮漸漸變白,後來被八路軍所救的故事。喜兒和白毛女在人物性格和舞蹈設計上反差極大:黑髮長辮的喜兒活潑可愛,動作更細膩柔和;白髮披身的白毛女飽受風吹日曬,苦大仇深,性情與喜兒迥異。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范曉楓、上海芭蕾舞團獨舞演員李晨晨分別飾演白毛女、喜兒兩個角色,兩位均是身經百戰,多次擔綱《白毛女》主演的優秀演員。

    紅色經曲精至骨髓

    八月十八至十九日,國家京劇院在廣州上演他們的“傳家寶”《紅燈記》。不少人對現代京戲《紅燈記》的印象,都出自裡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著名台詞,實際上,歷經幾代人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渾身是膽雄赳赳”、“光輝照兒永向前”等俗語,都是出自《紅燈記》——這盞半世紀不滅的紅燈,既是國家京劇院的“傳家寶”,也是舞台藝術精益求精的範本。從一九六三年初創到一九七○年以電影定稿,歷經八年,《紅燈記》對藝術與舞台的嚴謹和敬畏滲透至骨髓。

    八月卅一日至九月一日,上海京劇院將在廣州上演另一部現代京戲《智取威虎山》。該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由上海京劇院原創的作品,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和打磨,終成為上海京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京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現代戲代表作。由童祥苓飾演的“孤膽英雄”楊子榮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永恆記憶,是次將由李軍、藍天這兩位上海京劇院“第四代”與“第六代”青年老生共同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