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城市發展策略研究明年初完成

2015-09-16 06:30

城規會昨討論十八幅規劃條件圖

    城市發展策略研究明年初完成

    總體規劃需三至六年再作分區規劃

    城規會昨討論十八份規劃條件圖,期間委員們再追總體規劃的進度。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表示,政府計劃明年初完成城市發展策略研究,之後開展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需時約三至六年,待確定總規後,再作分區規劃。

    舊樓重建按模式?

    城規會昨日下午三時舉行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共廿一名委員出席,共討論十八幅規劃條件圖。當中委員們討論關前正街個案時間較長,即現時關前正街合記棉胎相鄰的四座舊樓。該規劃條件圖草案建議限高十一點六米,文化局文化財產廳代廳長梁惠敏解釋,關前正街的社區肌理厚重,每幢樓宇的體量相若,故希望維持一定的高度及街寬,保留該區特色。十一點六米為該條街道最高樓宇的高度,申請草案有重建增高的空間。

    文化局建議該建築群立面採用粉刷牆面及特定門窗。委員胡玉沛表示,該區是本澳現存少有的特色街道,有望成為旅遊區域,認為應延續該區文化氛圍,建議樓宇重建時,參考關前正街廿二號興建相同式樣,且不許建設突出的窗台。梁惠敏稱將會研究,並透露關前正街及後街的建築物重建時,若偏向中式建築風格建議參考關前正街十號,而屬於中西混合建築風格則參考關前後街廿八號。

    梁仲衍“獨持異議”,不認同該街道的建築物均按特定模式重建,認為“邊個(建築物)個樣好睇就要做返邊個,不是最合適”。謝思訓則稱,政府若有心保護關前正街及後街的建築群,應用更主動方式,如提出分區規劃,再提供經濟誘因幫助業主重建,好過任由建築物自生自滅。胡玉沛建議政府出台該區建築物設計守則,在發展及保育間取得平衡,以免“個案論個案”。副主席梁竟成總結時建議,政府因應委員的意見提出修訂方案,下次再討論。

    發展損樹怎保護?

    古樹問題亦是昨日一熱議內容,在討論一鄰近炮兵馬路土地個案時,委員麥瑞權留意到,鄰近工地的一棵大樹枝葉延伸至該建築範圍“霸佔上空”,土地承批人在建設時應如何是好?擔心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破壞受“文遺法”保護的古樹。委員胡祖杰指出,工程開挖以及灰塵等都會對樹木造成影響,認為應設保護準則。文化局文化財產廳代廳長梁惠敏稱,手頭上沒有相關資料,要翻查文件才能知悉該樹是否屬古樹名錄。另外,民政總署方面昨亦無派員出席會議,故此個案要待文化局、工務局補充資料後再作討論。

    在討論聚龍舊社個案時,梁惠敏重申,去年尾“失蹤”的聚龍舊社社稷石碑經報案後已尋回,現時石塊安全、完整,短期內會開展工程將其按原樣原地復原,經參考文遺會委員意見,民署及後會優化該戶外空間,以鼓勵更多民衆使用該地。

    本報記者 吳惠珊 岑慧琪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