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消費季啟動
  •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 水母秘境
  • 韓江現今年第三號洪水
  • 整頓旅遊亂象
  • “箬葉”浮碧波
  • 公安部發“五一”交通提醒
  • 遼漢酒後舞廳外放火被燒死
  • 內地青年“五一”出遊料增兩成
  • 多地高校禁學生組團出遊
  • 以軍高層批准進攻拉法計劃
  • 俄:美倘沒收俄資產將報復
  • 哈馬斯發佈人質視頻
  • 拜登走後門仍被“問候”
  • 學生反戰示威蔓延多國
  • 美大學又有近二百人被捕
  • 李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 菲否認與華就仁愛礁達共識
  •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發行
  • 李強會見馬斯克

我臨近空間飛艇成功放飛

2015-10-15 06:30

中國臨近空間飛艇 (中國航空報)

    我臨近空間飛艇成功放飛

    【香港中通社十四日電】昨日凌晨二時十分,中國首個軍民通用新型臨近空間平台“圓夢號”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成功放飛。

    全球首次此類試驗

    這是全球首次具備持續動力、可控飛行、重複使用能力的臨近空間飛艇飛行,也是首次向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商業服務的飛行。本次飛行搭載了客戶的寬頻通訊、數據中繼、高清觀測、空間成像和空中態勢感知等系統。

    “圓夢號”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體積達一萬八千立方米,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它採用三個六維電機的螺旋槳,升空後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按計劃將駐空四十八小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于全表示,臨近空間是指距地球表面二十至一百公里之間的區域,是傳統航空空間和航天空間的接合部。由於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氣密度的影響,傳統航空器和航天器都無法在這一空間內飛行,因而成為普通航空飛行器最高飛行高度和天基衛星最低軌道高度之間極為特殊的區域。

    難點升上去留得住

    “臨近空間飛行器最大的難點在於升上去,還要留得住,由於臨近空間晝夜溫差極大,對材料及系統控制要求極高。”于全說。

    “圓夢號”由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共同研製,採用太陽能和持續動力,能自主和遙控升空、降落、定點和巡航飛行,可執行通訊覆蓋與中繼、對地成像與觀測等多種任務。

    “我們的囊體材料更輕,承受的壓力更大,柔性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率超過一成八,而且航電系統也是全球最輕的。”南江空天董事長林立新介紹說。

    可替代亞軌道衛星

    由於對臨近空間潛在的巨大商業、政治和軍事利益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發達國家都紛紛展開各類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的研製。

    從經濟上來講,臨近空間開發利用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佈置在該空域的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來替代亞軌道衛星部分功能,從而大大降低業務成本和提高綜合效益。

    從國防安全方面來講,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能夠憑借高度上的優勢,用於早期預警、戰時通訊保障或攻擊平台等。尤其重要的是,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作為空、天飛行器之間的協作中繼,彌補空天一體化的作業縫隙。

    由此不難看出,臨近空間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也必將是人類探索和利用天空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