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促有關國家聽取正義呼聲
  • 我一箭四星成功發射
  • 外交部:菲應反躬自省
  • 數美企被列不可靠實體清單
  • 現任議長有力問鼎總統
  • 伊朗總統葬禮今舉行
  • 萊希遇難對中東局勢有何影響?
  • 伊朗第一副總統將暫代總統
  • 萊希罹難多國政要哀悼
  • 墜機事故另有隱情?
  • 習近平:失去一位好朋友
  • 以:與我無關
  • 伊朗總統外長墜機遇難
  • 萊希:反美鬥士
  • 日客機起落架故障安全着陸
  • 預防AI電詐
  • 美兩婦吵架槍擊十一傷
  • 美九旬翁搭商業飛船上太空
  • 贛婦持刀襲小學兩死十傷
  • 國台辦:決不姑息“台獨”

進軍全面小康號角吹響

2015-10-27 06:30

    進軍全面小康號角吹響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昨日在北京開幕,為期四天。是次會議重點討論“十三五”規劃,確保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小康”一詞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典籍《禮記》,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經濟條件下比較寬裕的生活狀態,是比理想中“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較低級的發展階段和社會形態。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中國現代化所要達到的是小康狀態。他曾經說:“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

    自此之後,建設小康社會成為中共帶領全國十三億人民的奮鬥目標。中共十二大提出到二十世紀末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十六大提出要在廿一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八大提出,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壯舉,更是空前複雜艱巨的歷史使命。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五年,究竟中國距離全面小康社會還有多遠?

    據統計,到去年底,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七千五百美元,是鄧小平當年提出小康目標的近十倍。今年底預計將達到八千至八千二百美元,也就是說,“十三五”的第一年,就已超過八千美元。如果經濟增速以年均百分之六以上速度增長,到了二○二○年,這一數字將達到一萬二千五百美元。按照國際慣例,人均GDP達到一萬二千美元即進入高收入國家。從經濟層面看,中國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全可以實現;現在關鍵是在社會層面,包括如何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實現教育醫療均等化;提高民眾的幸福感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指出,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隊。按現行扶貧標準,截至去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七千○一十七萬人,其中六個省份貧困人口更超過五百萬人。從東北的大興安嶺南麓山區到西南的烏蒙山區,從華北的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到華南的武陵山區、羅霄山區,依然集中連片居住着貧困群眾。“十三五”時期,扶貧是一塊難啃卻必須啃下的硬骨頭,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扶貧的成敗將最終決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實現。

    為使中國現有標準下七千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習近平近日表示,中國將大幅增加扶貧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注重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

    對於小康社會,除了數字、指標外,每個人有着不同認識和感受。有人說:“小康是畢業不用發愁找工作,每月能有穩定的收入”;有人認為:“小康是等到幹不動的那一天,能回老家養老”;也有人希望:“小康是霧霾的日子減少,推開窗後能看到白雲繁星”;還有人認為,“小康是無數勞動者更加享受勞動帶來的尊嚴和快樂。”天更藍、水更清、食物更安全,社會更公平正義……將是中國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小康社會,中國人為之思索了數千年、奮鬥了上百年,卻從未像今天如此之近。成就偉業,最重要的是同心合力。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描繪“十三五”規劃藍圖,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全國十三億人民,需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