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科企:認證利業務發展
  • 新葡京年內分階段重裝
  • 廿四本地企獲官方科企認證
  • (一家之言)借政策東風 拓琴澳研學遊
  • 澳門赴泰參加美食之都年會
  • 穗育三美食集聚區 建餐飲地標
  • 港股通或免股息稅 高息股有支持
  • 宏利進駐金銀島 租六萬呎樓面
  • 狄恆企業獎下周一接受報名
  • 近期金融市場回顧
  • 首季商住單位租金俱升
  • 科網股發力 港股站穩萬九
  • 銀娛首季EBITDA28億 按年升49%
  • 嘉佩樂明年中開業
  • 五月首十二天賭收86億
  • 四月底外儲2,292億升1.3%
  • 加強外地車輛的規管
  • 澳應積極部署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 談路環市區公交接駁
  • 普京提名別洛烏索夫當防長

學者:環保發展目光要放遠

2015-12-18 06:30

    盲追GDP賠上環境

    學者:環保發展目光要放遠

    【本報消息】清華大學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副所長韋志宏表示,發展環保應要有長期計劃,且目光要放遠,若短淺只盲目追求GDP增長,會為將來留下難以治理的後遺症。環保與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但寧願GDP增長放緩,亦不願市民為經濟發展後遺症“埋單”。

    他表示,很多企業只顧產量及企業效益,希望低成本、高回報,盲目開發或不顧環境肆意排放廢氣,現在後遺症陸續出現,如北京的霧霾。政府意識問題後開始限排、嚴重的要求停產,但治標不治本,復產後兩天北京天氣依然白茫一片。

    生產最終目的是與生活融合一起,在好的環境下生存。GDP增加,工資高了,但不一定代表就能享受,增加的工資都用在治病上,實在得不償失。鼓勵企業、民眾減少排放、能源消耗,並想辦法把排放的氣體收回,如燒煤的發電廠排放廢氣較多,把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用在汽水上或壓縮成液體,這技術已試驗成功,亦不困難。環保投入成本高,故需各方配合,除政府補貼,應向企業大力推廣“綠色經濟”,鼓勵使用低碳生產技術,增加企業社會責任,並提高對大眾環保意識。並建立一些宣傳組織,結合每個人的力量,或設立基金,對需要技術的企業或民眾提供援助等。

    忽略保護天然資源

    大自然保護協會 · 中國部副首席代表張小全表示,現在很多環保概念都關注工業減排,卻忽略保護自有的天然資源,如內地林業項目沒有專門規範標準,令很多林業保護項目難以進行。用其他行業如工業能源碳排放管制的規範標準應用在林業上是不適合的,林業保護作用不在減排,是在增加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即使溫室氣體就算不排放,但對氣候仍有影響。

    樹木對環境保護起到很大作用,且保護技術成本不高,環保效益亦比其他行業好。研究調查指出十分之一的城市可通過合理的土地解決污染問題,經濟上的成本效益亦比採取工程的成本效益要大。不是所有污染都需要用技術來解決,希望城市及鄉村用自然的方法來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但目前在推動方面仍遇上很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