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陳瑤清小傳

2016-02-19 00:00

 ◎ 陳瑤清老師。

陳瑤清女士(又名陳奇、陳茜、陳雪、陳秀蓮)於一九一六年六月廿六日出生於泰國,祖籍潮安。十五歲的她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回到祖國,在潮州和上海求學。在上海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進步組織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組織的領導下,負責編寫面向青工的區報,報導紅軍長征和各地罷工的消息;又到滬西辦女工夜校。後因組織遭破壞,離開了上海,回到第二故鄉曼谷。

一九三七年,她衝破家庭的禁錮,來到澳門濠江學校教書。「七七」盧溝橋事件爆發,震撼全國,澳門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陳參加了大象歌咏團,又下鄉宣傳,並向民眾募捐。在一九三八年參加了澳門四界救災會回國服務團第二隊,赴開平、鶴山等地發動及宣傳抗日救亡工作;並響應共產黨關於貫徹抗日統一戰線的號召,與全省各地八百名愛國青年奔赴粵北韶關,加入了十二集團軍軍政總隊,利用合法的地位在軍中對將士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負責招募及訓練自願兵的工作。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反動派抓捕軍中的共產黨,四界救災會回國服務團團長、政工總隊少校廖錦濤被捕,並被迫害致死。此時,白色恐怖籠罩,陳隨大伙撤離政工總隊。

陳瑤清女士從一九三七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近半個世紀。抗日時期,曾在濠江中學任教,離開十二集團軍政工總隊後,輾轉在廣西的柳州、賓陽、橫縣、廣東的沙坪、四會、肇慶等地教學,積極對學生傳播抗日救國的愛國主義思想。抗日戰爭勝利,曾在香港的育群中學任教,於一九四六年再回到第二故鄉泰國曼谷培英學校任教。全國解放後,進入南方大學學習,一九五一年回澳,開始在鏡湖平民聯合小學任教導主任,直至一九八三年退休。

在平凡的教學日子裡,陳滿腔熱忱地投入工作,在鏡平小學,她嚴於律己,事事表率,竭力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同事真摯坦誠,推心置腹。在小城面臨巨大政治風暴時刻,一九五六年九暴事件,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為了保護我們的教育陣地,陳女士都堅定不移傾盡全力,帶領全校師生,渡過一段段戰鬥日子,直至勝利。

陳女士心中懷有一個理念:教育是事業。並視全澳教育是一盤棋。因此,她非常看重中華教育會。儘管校務繁重,生活、工作都極其艱辛,她仍然堅持投身教育會工作,並且鼓勵年輕教師參與。當時,澳門教師生活非常艱苦,陳經常帶著同事走訪外校教師,問暖噓寒,互相勉勵,為團結廣大教職員工、開展教育會的工作競競業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陳在多年前患上腦萎縮症,她知道自己有這病,仍樂觀面對,不懈地堅持看報、做筆記、剪報,堅強地與病魔作鬥爭。在最後的日子裡,得到社福機構——母親會安老院,和鏡湖醫院的悉心護理和照顧,安祥地活到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