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學者聚首澳門歷史文研會第十五屆年會 研大航海時代的澳門與世界

2016-09-19 03:30

【特訊】由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辦,澳門理工學院、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協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大航海時代的澳門與世界」,於九月十九日上午九時半在理工學院開幕。本次為期三天的會議迎來了來自義大利、西班牙、瑞士、德國、韓國、香港、臺北、北京、武漢、南京、廈門、福州、廣州、桂林、杭州及澳門的五十多位學者,收到了近四十篇論文。議題主要圍繞大航海時代與澳門、明清時期澳門的對外貿易、明清時期澳門與各國的關係、明清時期澳門與中西文化交流等議題,共同探討大航海時代的澳門與世界的關係及其歷史淵源。不少學者提出不少新的史料、新的觀點。

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湯開建、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會長謝必震、澳門理工學院院長代表林發欽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德國湯若望基金會榮譽主席莎爾伯爵(Graf von Schall-Riaucour)做了書面發言。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鍾怡副主席作為嘉賓參加了開幕活動。

湯開建教授致辭稱,十六至十九世紀澳門不僅是人們常說的「西洋文明進入中國內地的橋樑和孔道」,還是西洋文明傳入中國的策源地,更重要的是,澳門本身就是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洋文明傳入中國最早的承載地和積澱地,值得學者探討、挖掘其學術價值。

他指出,自二00二年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第一次年會以來,至今已舉辦了十五屆。在這十五年裡,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所舉辦的年會,業已從一個澳門本土及粵、港周邊學者的區域性的會議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性的會議,其會刊《澳門歷史研究》所收錄的高水準的學術論文,亦得到了海內外學者的一致認可。他認為,進行逐步精深的澳門歷史文化的發掘與研究,一定可以提高澳門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為這座在世人心目中被視之為「賭城」的澳門打造一張全新的金名片。

會議由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主席林廣志主持,傅漢思 (Hans Ulrich Vogel)、白雅詩(Beatriz Puente-Ballesteros)、宋黎明、謝必震、龔纓晏、廖大珂、孟柱億等知名中外歷史學者作了主題發言,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何漢威研究員等學者對會議論文作了學術講評,互動氣氛熱烈。參加此次活動的嘉賓還包括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館長貝婭特·愛芬夏特( Beate Reifenscheid)教授、德國湯若望基金會亞太區負責人皮埃爾·布蘭克特(Pierre Henry Peter Blanquett)等人。

會議主要論文包括:德國圖賓根大學教授傅漢思 (Hans Ulrich Vogel)、澳門大學助理教授白雅詩(Beatriz Puente-Ballesteros)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譯介到晚明時期的中國:中西「大分流」背景下的「有用且可信的知識」》;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宋黎明的《晚明肇慶一麻風病人的臨終洗禮及身後傳奇——中國內地首位天主教徒之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教授謝必震的《葡人遊記中 Gores 是何許人?》;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龔纓晏的《外國的鸚鵡也會說話: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廈門大學教授廖大珂的《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在漳州的航海與貿易》;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孟柱億的《十九世紀澳門對朝鮮的影響》;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孫光圻的《從海上絲綢之路看中國在亞洲價值觀中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柳若梅的《歷史上俄羅斯人畫澳門的最早記錄》;南京大學教授譚樹林的《梁進德之翻譯活動及其影響》;湖北大學教授康志傑的《近代中國天主教物質基礎的奠定:部分「給還舊址」案研究》;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劉祥學的《基督教在廣西壯族地區的空間傳播及文化衝突》;暨南大學教授吳宏岐的《嘉靖四十三年「三門之役」之具體戰場考實》;廣西師範大學教授顏小華的《一九八0年來中國大陸學界澳門基督教史研究綜述》;暨南大學教授葉農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支點――鴉片戰爭後港澳對外貿易研究綜述》;暨南大學教授陳才俊的《澳門行醫與孫中山早期現代化思想的萌生》;海洋出版社副主編劉義傑的《蜈蚣船鉤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