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廉署揭兩海關關員涉詐騙病假 期間多次離澳 保安司、海關:嚴肅處理並全力配合調查
  • 首次「生態島」環評公示只見截止日 遭質疑有違程序 環保局今突發稿稱月中已開始公示 截止日改延至下月9日
  • 五.一假期將至 當局預計日均出入境人次逾68萬、旅客入境人次約13萬
  • 梁冠峰:改善生態區雀鳥環境 光污染為首害 企業須自覺責任
  • 中央出台六項便利內地居民來澳措施 特區政府多部門發稿表示感謝
  • 有「島」未為輸?——填海「堵」未來
  • 澳門觀豚捉迷藏 我們還有多少次「下次」?
  • 跟保育倡儀者麥希汶走一趟海上觀豚之旅: 海豚保育,是角力,也是處處驚喜
  • 填海造陸,海洋變垃圾掩埋場?——「生態島」計劃及其爭議
  • 「生態島」事件部分爭議
  • 社會與海洋疏離 本澳海洋生態何以持續?
  • 梁冠峰:人類若不友善對待海洋及動植物 必然遭反噬
  • 垃圾填海造島 是建「生態」還是造災難?——反思外國生態島、垃圾島案例
  • 填出前路或埋沒未來?細數澳門填海五百年
  • 工聯議員促將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僱員工作安排指引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社會壓力大 精神病求診者逐年上升 復康機構透過職訓照護 助康復者融入社會

2016-12-10 18:05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容易誘發情緒病及精神疾病

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

扶康會辦分享會,邀請港大認知心理學家鍾灼輝探討生命教育
本澳生活節奏近年變得急速,生活、工作、學業、經濟壓力愈來愈大,令不少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及精神疾病。據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全年到山頂醫院精神科求診數量達28,838人次,對比起2011年增加18.2%。由於社會普遍對情緒、精神病的認知不足,容易為精神病康復者帶來負面標籤甚至歧視,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往往會成為弱勢、被孤立的群體。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表示,去年初次到山頂醫院精神科求診的人數達2,000人,人數有上升趨勢。呼籲市民若發現因壓力導致情緒出現波幅,應及早尋求復康機構給予支援。
衛生局於今年7月成立首支社區精神科外展服務隊,主動調查並跟進潛藏於社區的精神病患者。周惠儀認同外展服務隊的工作成效,指醫療及藥物上的照顧對精神病患者來說十分重要。而不少人因多種原因,患病後卻抗拒求診,外展隊的設立對社區中的「隱性」精神病患者有幫助,亦需要與民間機構合作,長期跟進社區精神病患者的情況。
現時不少民間團體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各種復康服務,2007年成立的扶康會怡樂軒就是其中一個專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復康、照護及職業培訓服務的復康機構。周惠儀表示,怡樂軒主要為剛出院的精神病康復者提供照護服務。指大部分服務受眾的精神病史較長,加上在服藥及醫療上亦需要較好的照料,中心內會有社工、護士及臨床心理學家來協助精神病康復者。當康復者的情況穩定後,中心會提供續顧的服務,如興趣班、教育或工作上的培訓,讓康復者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職業培訓助康復者融入社會 加強企業信心
周惠儀亦指,復康的理念包括平等、參與、共融,如何令殘疾人士融入到社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除了跟進精神病康復者的康復情況外,扶康會亦會對殘疾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提供職業培訓,讓他們透過公開就業融合到社會之中。但她指出,由於不少僱主都不太理解精神病康復者的情況,導致企業聘請精神病康復者的個案不多。扶康會透過向企業進行推廣教育,令企業對精神病康復者的就業能有更多信心,從而願意接納精神病康復者投身社會。
她並指,扶康會近年積極發展社會企業,社企按照精神病康復者的康復程度提供彈性工作時間,而社工及心理輔導員亦能在康復者工作時隨時提供支援。當康復者的復康期轉趨成熟後,扶康會就能協助他們尋找公開就業,藉此加強企業及社會對精神病康復者的信心。未來扶康會亦會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相信相關培訓對康復者的職業培育及融入社區有莫大幫助。
復康機構人資不足 本地專業培訓至關重要
社工局早前就《2016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文本進行公眾諮詢,當中有不少篇幅談及到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照護及支援措施。被問到復康機構現時面對著什麼困難?周惠儀坦言,復康機構除了提供照顧的角色外,令行業走上專業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周惠儀指,現時大部分復康機構同樣面對著「留人才難」的問題,由於民間機構的薪酬與政府部門相差甚遠,導致人才容易流失。亦指部分專業職種缺少本地培訓,她舉例指,過往本澳曾經有高校開辦過兩屆「臨床心理學」培訓課程,但基於各種原因,相關課程之後就停辦,但幸好理工學院即將會開辦「語言治療師」培訓課程,有助吸納本地專業人才。周惠儀認為,本地培訓有助復康服務的專業發展,加強人員專業,從而帶動復康服務的質素及內涵提升。
怡樂軒辦分享會推廣生命教育
另外,扶康會怡樂軒舉辦「遇見折翼天使之後」分享會,邀請到香港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鍾灼輝來澳分享他的經歷事故,靠生存意志及努力克服傷病及抑鬱,重新站起來的故事。鍾灼輝在會上表示,他曾在澳洲遇上嚴重意外奇蹟獲求後,經歷漫長治療過程,認識到「治病先治心」,選擇接受現實,以正向態度面康復過程的各種痛苦。又指壓力對人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認為個人可以做自己最好的醫生,通過對自己的接納及理解,讓身心健康獲得足夠的重視,取回對自己健康的責任及主導權。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