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中國加快命名國際海底地形 沿襲海洋強國普遍做法

2017-01-04 01:20


■中國加快對國際海底地形命名
【香港中通社北京1月3日電】近年以來,中國正在有序加快對國際海底地形命名,為打造國家層級的「藍海強國戰略」進行準備。
來自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官網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量達到50件,呈現明顯上升態勢。
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隸屬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前身是國際航道測量局,1921年正式開始活動。1967年在摩納哥召開的第9屆國際航道測量大會上制定了《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公約》。公約於1970年9月22日正式生效。中國於1979年參加該組織。
中通社記者從中國國家海洋局瞭解到,此次命名申請工作由大洋協會提交,該協會是國家海洋局全資執行機構。去年,該協會提交的50件命名申請量,是2015年的兩倍多。目前有16件被受理通過,其餘因受到會議時間所限,延期審議。
記者在查閱由大洋協會辦公室組織編寫、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名錄(2016)》後看到,書中除詳細介紹大洋協會命名的163個海底地理實體之外,對中國開展過調查、但已被命名的18個海底地理實體也進行了整理和名稱翻譯,并對中國已經發現的42個海底熱液區的名稱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加上大洋協會之外單位命名的7個國際海域海底地名,書中共收錄了分佈於世界三大洋的230個規範化名稱。這些命名不僅具備國際組織所要求的標準化「通名」,更有取自中國古代作品《詩經》、歷史人名等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專名」,成為留在國際大洋海底深處的中國印記。
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對記者表示,中國在開展國際海域調查中,大量海底地理實體不斷被發現,但以前只對小部分海底地理實體以字母代碼表示,給調查研究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根據國家海洋局工作部署,從2011年開始,大洋協會辦公室正式成立「大洋地理實體命名工作組」,啟動國際海底的命名工作。
北京海洋學者告訴中通社記者,目前,對深海蘊藏的各類資源競爭,已成為各國爭取海洋權益的重要活動。隨著中國對海洋科研、深海探測技術不斷進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大洋深處的經濟價值被發現和利用。同時,積極推進國際海底命名工作,將在這些海域進一步體現中華文明和文化元素,留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標記。但這種行為不應被其他國家過份解讀,甚至非議。
經記者查詢發現,本次中國向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遞交的50件申請,其區域涵蓋了東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南海、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
官媒新華社近期發文稱,中國積極開展海底命名,符合海洋強國的普遍做法。美英德法日俄等傳統海洋強國一向如此。隨著中國深海勘測科技水平的進步,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海洋深處的地理實體由中國科考人員發現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