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促有關國家聽取正義呼聲
  • 我一箭四星成功發射
  • 外交部:菲應反躬自省
  • 數美企被列不可靠實體清單
  • 現任議長有力問鼎總統
  • 伊朗總統葬禮今舉行
  • 萊希遇難對中東局勢有何影響?
  • 伊朗第一副總統將暫代總統
  • 萊希罹難多國政要哀悼
  • 墜機事故另有隱情?
  • 習近平:失去一位好朋友
  • 以:與我無關
  • 伊朗總統外長墜機遇難
  • 萊希:反美鬥士
  • 日客機起落架故障安全着陸
  • 預防AI電詐
  • 美兩婦吵架槍擊十一傷
  • 美九旬翁搭商業飛船上太空
  • 贛婦持刀襲小學兩死十傷
  • 國台辦:決不姑息“台獨”

楊:屠呦呦獲獎堪寫書

2017-05-12 06:35




    楊:屠呦呦獲獎堪寫書

    據澎湃新聞網報道,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昨日作客《人民日報》客戶端直播訪談時表示,中國發展到了這個程度,特別需要拔尖的人。我想通過整個社會的努力、政府的鼓勵或出台有一些措施,讓中國在以後二十年的教育體制方面做得更好。

    在高校職稱評定方面,楊振寧表示,我國高校職稱評定制度要完善,高校職稱評比必須要有,怎麼樣一個評比制度,才使得(學術不端)這些錯誤,甚至滑稽現象不再發生,這需要整個社會研究。

    華獲諾獎頻率高

    楊振寧說:“中國到二○四○年得諾貝爾獎的頻率可能達到現在日本的頻率。從長遠歷史觀點來看,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是湯川秀樹得到。從他開始工作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廿一世紀開始,中間大概七十年,這七十年內日本在諾貝爾獎上屢屢有收穫。中國第一個有資格競爭諾貝爾獎的科技研究是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一九七○年後做出來。所以從那時開始,向後推七十年是二○四○年,根據這個邏輯,中國到二○四○年得諾貝爾獎的頻率可能達到現在日本得諾貝爾獎的頻率。

    楊振寧還提到,屠呦呦得獎的歷史值得寫一本書。她所做的研究,有其特殊地方,不像很多西方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一個人搞出一個東西,她有一個巨大團隊。諾貝爾獎的成功不是一條路,而是有不同路徑,這成功方式與社會背景,與教育背景有密切關係。要注意到,這一點對於促進中國將來發展很有好處。

    楊振寧表示, 對於文科學生,我建議多看傳記,尤其是科學家傳記,這些傳記寫法跟中國傳統寫史記寫法不一樣,因為這裡可對於個人生平,對他為甚麼成功,為甚麼失敗,可多一些了解,中國這方面完全沒發展出來。

    他還談到,自己很高興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是中國科學發展的一個旗手,能正式變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很榮幸。關於我這一生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將會介紹給中國年輕科學家,這對他們很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