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澳門論壇探討控車政策

2017-07-03 00:21

鄭仲輝、梁世權、何麗英及高律夫與市民探討本澳控車措施成效

【特訊】論壇探討本澳控車政策,有與會交諮會委員認為有需要控制車輛數量,但亦要考慮市民承擔能力,以經濟手段控車是最差的做法,認為應先做好交通配套服務。有與會嘉賓認為以經濟手段控車的做法壞處多過好處,政策推出過於倉猝,在控車政策上出現斷層,以資助等方法控車,車輛未來很可能會加快增長。

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本澳控車政策,邀請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交諮會委員梁世權、何麗英,及自然生態研究學會理事長高律夫等擔任嘉賓,與市民共同探討政府以多項經濟手段控車的成效。

今年7月1日起,縮短驗車年期及《在用車輛尾氣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行政法規正式實施。當中,輕型汽車及重型摩托車每年強制檢驗縮短至8年,輕型摩托車則縮短至5年後一檢,8年後每年強檢;輕型摩托車、重型摩托車及輕型客車滿10年後的每年強檢必須測量尾氣數值;另外,柴油汽車的尾氣排放最大容許值收緊至45個煙霧單位。交通事務局估計,配合新安排,今年共有逾12萬台車輛須受檢,新增需要驗車的車輛會有逾三萬七千台。

近年特區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控車措施,除了縮短驗車年期及收緊尾氣排放標準外,早前相繼提升各項車輛公共行政費用,調升咪錶泊位收費等,增加用車成本,據交通事務局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1.4萬部機動車輛註銷,車輛增長率為負2%。

梁世權認為,政府用一連串措施增加市民用車成本希望達到控車的目的,但長遠必須做好公交和集體運輸系統,否則,市民還是會選擇自駕出行。他表示,適當增加用車成本控制車輛數量是有需要,但亦要考慮市民承擔能力,以經濟手段控車是最差的做法,認為應先做好交通配套服務,尤其理順巴士路線、增加班次,期望仔段輕軌早日通車營運,並盡快落實媽閣站,將仔段接駁到澳門等;他表示,是次從經濟手段控車起到一定成效,冀望政府能提供數字參考,認為未來需設檢討用經濟手段控車的機制,如咪錶位加價,每三至五年進行檢討及調整價格,可加可減少。

何麗英稱,政府一系列措施目的是控制車輛,並非針對電單車,又指,控車措施對市民造成一定影響,驗車成本將大增,因以往換車或簡單維修「搏一搏」的做法已經行不通,早前有很多車主付費申請提早驗車,希望能在車輛尾氣排放標準實施前趕上「尾班車」;她認為現時本澳控車措施已有一定成效,希望不要再「加鹽加醋」,讓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鄭仲輝指,政府推出多項經濟手段控車措施增加市民的困擾,認為有關做法壞處多過好處,稱政府將控車想得太簡單,且有關政策推出過於倉猝,在控車政策上出現斷層,雖然以經濟手法控車初見成效,但未來亦可能會反彈。

他又指,高律夫認同當局制訂車輛尾氣排放標準,改善本澳空氣質素的方向,但有關指引不夠清晰、宣傳不足,如柴油汽車的尾氣排放最大容許值收緊至45個煙霧單位,但煙霧單位是什麼?標準太籠統,市民難以理解,而且並未按不同年期的車輛劃分不同排放標準,令市民無所適從,認為政府應推出清晰的指引及做好宣傳工作。

議員高天賜在台下發言時表示,政府透過增加市民的用車成本是希望市民放棄用車,但按現時本澳公共交通狀況,搭巴士難,市民不使用電單車,如何能按時上班?認為政府制訂政策時要全面考慮,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市民洪先生發言表示,經濟手段控車是最不好的辦法。現時公交系統已經超負荷,但政府仍然用政策令市民放棄用車,最後只會令車輛減少,但市民的出行環境變差。另有市民宋先生認為,車輛出現負增長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因為控車措施成效,或可能因近兩年的經濟不好所致。他又稱,咪錶泊車位三十多年無加價是政府問題,但將後果卻由市民承擔,認為控車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但政府只用經濟手段控車對市民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