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以開放態度促進醫衛服務

2017-07-16 03:3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優質的醫療服務是一個被多次提出的發展重點。國家發改委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作報告」中亦強調,著力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密切醫療衛生合作。

在這個「一帶一路,大灣共榮」的發展藍圖中,澳門和本澳醫療衛生業界如何主動參與和融入這個時代機遇?----筆者與本澳眾多醫療業界人士認為,大灣區的醫療技術互融互通時代即將降臨,加快醫療體系架構優化,進一步提升本澳醫療專業水平,促進醫療衛生技術和服務國際化,利用優越的地理優勢和旅遊業資源,打造健康醫療國際合作交流網絡平台,將旅遊和休閑娛樂與健康醫療產業相結合,創展本地醫療旅遊業,並使之成為本澳多元經濟的新動力。

一直以來,澳門政府全力貫徹「以人為本」,「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把民生事務放在施政優先位置,在財政上對本澳醫療的支持和投入都是巨大,每年的醫療衛生經費差不多佔預算的百分之十。一系列的醫療福利制度遠遠優於鄰近地區,在世界上亦是居於前列的。然而,要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本澳醫療事業仍有一些方面可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空間。筆者不才,僅憑一顆赤子之心,在此略表一二拙見,若有失偏頗之處,還望見諒:

第一:專科培訓和認證制度尚待全面落實:

目前,坊間普遍認為「小病澳門治,大病去外地」,萬一身患重疾,只要經濟上能負擔,首選的求醫地絕非澳門。為何政府對醫療事業的高投入並沒有換來本澳居民對專科醫療服務的滿意?筆者認為,一方面市民可能因一些個別事件而對本澳專科醫療存在一些誤解;另一方面,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長、專科醫生人力資源緊絀亦是重要原因。

行政長官在二零一一年施政報告中已指出:「特區政府將著力制度化建設方面的工作,研究建立專業認證制度,確保相關專業人士具備足夠的知識,確立專業人士的地位,規範認證培訓、考核的相關機制。」惟直至二零一七年的今日,澳門依然缺乏一套完備的專業認證制度,本澳的的醫療專才和技術仍然倚重外地「輸血」,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筆者認為,我們應加快規劃確立專科認證制度和培訓制度,加強本澳醫療專才培養,藉著專業認證的優勢,提升本地醫療人才的競爭力,減輕居民對本澳醫療服務的不信任,提升市民對於本澳醫療教學及醫療專業的認受性和信心,做到專科科專治,從而更好服務本澳市民的同時,把握未來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所需求的專業醫療服務市場需求。

第二:新型醫學成果、藥物及診療技術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開展困難:

澳門關于發展前沿醫療技術的法律法規、醫療指引和申請許可資格有待進一步清晰,有些空白和漏洞有待補上,部份指引有滯後現象,導致頻頻出現「非法事件」。

就以「私人診所不得疫苗儲存」為例,衛生局方面曾有介紹,澳門的疫苗全部從歐美國際知名藥廠採購,衛生局在接收疫苗時要檢查疫苗在運輸過程每一時刻的溫度,並且在儲存點設有二十四小時溫度監察和警報系統,為了保障安全,澳門的私家醫生不得儲存疫苗(即使具備嚴格的儲存疫苗條件)。當人們,哪怕是本澳居民,需要注射非澳門特區預防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例如9價HPV疫苗時,可自行持醫生處方到藥房購買,再自行到私人診所注射。既然疫苗的運送和存儲需要專門的保障,那麼在這個「自購--自帶疫苗到私人診所注射」的過程中,普通市民是否具備保證疫苗的嚴格冷鏈存儲運輸的能力和知識?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疫苗的失效甚至變質損壞而產生的醫療事故,更是三方的損害(政策制定者、醫生和病人)。

再以「IVF」技術為例,「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即俗稱「試管嬰兒」,從一九七八年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開始,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PGD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幫助無數有生育困難的夫婦圓夢。然而這項技術在澳門的應用和發展則趕不上鄰近地區。筆者十分贊同「澳門資源,用於澳民」的理念,但放眼大灣區以至亞太地區,這項醫療技術的需求日益膨脹,蘊含著客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當公共資源不能無限投入和支持發展新技術,能否仿照鄰埠地區,在衛生局的帶領下,設立嚴格監管和審查制度,開放給私人市場良性競爭和深化發展這類需求廣泛的技術?

類似的新型技術還有很多,例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分析有助年輕夫婦排除多種遺傳性疾病,包括血友病、假肥大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DMD、脊肌萎縮症、經典型苯丙酮尿症等等;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例如,ALK、EGFR、BRAF、KRAS及HER2突變等肺癌的驅動基因檢測,能顯著提升肺癌早期診斷率;PD-1藥物的問世使免疫療法在治療癌症上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能進一步明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的新藥Entresto。當這些新型藥物和技術在鄰埠被廣泛應用的同時,在本澳就顯得鳳毛麟角,手續繁複,不能及時處方給有需要的病人。

澳門是福祐之地,相信本澳居民對上述新藥新技術的需求甚微,然而,「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時代的來臨,為澳門帶來內地甚至亞太地區的廣闊市場,高尖新的醫療市場需求何止本澳居民?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預測,醫藥服務將與科技、能源並列為二十一世紀全球三大軸心產業。當今醫學昌明,醫學科技的日新月異不斷刷新人們的健康理念。醫療旅遊已成為一股新潮流,在歐洲、台灣、韓國、新加坡、甚至遠在中東的常年備受民族衝突困擾的以色列,醫療旅遊業都在蓬勃發展。現在全球醫療旅遊人數已經上升到每年數百萬以上,總產值也已達到接近一千億美元。

鑒於上述種種,筆者愚見,在澳門各行業中,醫療是最接近高科技產業,最具有附加值,最能消化高技術人才的行業。若能結合澳門極具優勢的旅遊商務,以開放和進取的態度優化本澳醫療體系,鼓勵醫療市場良性發展高尖技術,筆者相信不但本澳居民可享有更高質素的專業醫療服務,還能將本來是政府財政沉重負擔的醫療事業轉化為一項生機勃勃的經濟產業,融入大灣區醫療體系,接軌世界,構築內陸和海上的健康絲綢之路,為本澳經濟多元化發展開闢一個光明的新方向!

夏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