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狗場土地用於社文康體 預留地下空間建蓄洪池

2018-08-30 00:12



政府計劃將原狗場土地分為三大類用途發展

當局於城規會上介紹原狗場土地規劃方案

【特訊】土地工務運輸局向城規會介紹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計劃將原狗場土地分為教育設施、體育設施、社會及政府設施三大類用地,將設不少於400個停車位,地下空間則計劃用作興建蓄洪池等防災設施。多名委員質疑在該區建設蓄洪池的必要性,希望善用地下空間興建更多泊位,另有委員則認為興建蓄洪池和增建泊位不衝突,該區地下空間足以多向發展。出席主持的工務局局長、城規會主席李燦烽表示,400個泊位只是法定最低要求,如果蓄洪池和地下停車場的空間分配做得好,將來肯定會建設更多泊位,不會浪費一吋土地。
於昨日舉行的城規會上,出席的工務局代表向一眾委員介紹,狗場原址土地面積雖有約4萬平方米,但不足以應付社會及部門對公共設施的所有需求,會以先後緩急和適度平衡作為制定規劃方案的基礎。在規劃原則上,該幅土地將以社文康體用途為主,不作商業或住宅用途,通過合理使用土地提升該區居民的綜合生活質素。於具體規劃方面,該地段靠近青洲大馬路一側的約8,000平方米土地建議為教育設施用地,樓宇限高50米,最大許可覆蓋率為7至8成;在教育用地中間並設有連接青洲大馬路和白朗古將軍大馬路的行人區,方便學生和行人出行。而位於地段中央逾6成5的土地將作為體育設施用地,建議維持和優化現有的田徑足球場,並於旁邊新建1座綜合體育館,令體育用地面積由原來的約2萬平方米增至約2.65萬平方米。至於地段南側靠近麗都行人天橋一側約3,900平方米土地則建議作為社會及政府設施用地,從而因應未來該區人口增加而預留用地增設不同設施,以期提供較全面的綜合服務。
而在交通規劃方面,方案建議該地段周邊的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往美副將方向行車線擴闊至3條,即白朗古將軍大馬路由目前的4線行車擴至5線行車,增加其通行能力;周邊步行系統則向東延至提督馬路,向西延至筷子基北灣,以鼓勵市民步行。考慮到周邊道路的交通承載能力,該地段應配備基本要求數量的泊位,預計提供不少於400個公共停車位。此外規劃方案並建議保留地下空間日後使用的彈性,可用作興建如蓄洪池等防災設施用途,但暫時未有規劃。
地下空間建蓄洪池存爭議
在聽取政府介紹後,一眾城規會委員均認為,政府在收回狗場原址土地後不久,就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制定出今次的規劃方案,其工作效率值得讚揚。委員王國英關注到方案中計劃用作教育用途的土地被行人區“攔腰切開”,認為教育用地應相連才能最大化利用,建議取消行人區,或者考慮改為以空中步行系統穿過教育設施等方式;委員楊道匡則建議在行人區上加蓋教育設施,避免資源浪費。李燦烽對此表示,規劃行人區除方便學生和行人出行外還考慮到該地段的通風問題,要綜合空氣流通等因素再考慮是否適宜往上建高,會將會上的意見帶回去給有關部門深入研究,亦希望各委員積極思考和給予意見。
此外一眾委員還就地下空間是否應建蓄水池展開廣泛討論。多名委員認為,根據現時的規劃方案,該地段未來將興建有大量項目,而學生上下課接送、政府部門辦公、體育設施舉辦大型體育盛事、市民跨區使用社服設施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停車位,400個泊位顯然並不足以應付需求。委員梁慶球就指出,蓄洪池應興建於筷子基北灣,該地段地下空間可用作擴建更多泊位。委員李熙業則認為,興建蓄洪池及增建停車位不衝突,該地段有足夠地下空間,可同時用作多方面發展。李燦烽對此回應,因尚未掌握該區須建造多大的蓄洪池,因此現時並無具體建設方案,但希望可預留一定的空間,對於興建蓄洪池的必要性由專業人士再作研究。他並稱400個停車位只是法定最低要求,但未來對於地下空間肯定會“用到足”,不會浪費一吋土地,如果蓄洪池和地下停車場的空間分配做得好,將來肯定會建設更多泊位。
此外亦有多名委員建議利用該區地下空間建設交通樞紐,緩解該區未來交通壓力。李燦烽認為,如果在該地段建設交通樞紐,會吸引更多人車流,為該區帶來更多交通流量,因此與緩解交通壓力之間是存在矛盾,需要全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