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 擬 十二月底公開諮詢

2020-09-19 00:34

教青局舉行記者會介紹會議內容

非高教委員會昨舉行全體會議

【特訊】非高等教育委員會2020年第三次全體會議於昨日在教育暨青年局仲尼堂舉行。會議由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教青局局長老柏生主持,議程包括報告「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的構思、介紹《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特殊教育制度》及「智慧校園」的建設。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鄭錫杰報告「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稱《教育規劃》)公開諮詢的構思。由於「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接近尾聲,教青局於2018年開始籌備新一輪規劃,以培養新時代公民、優化教育生態、提升人才競爭力為總目標,提出四大重點方向,包括: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提升幸福感,以及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為了讓公眾了解《教育規劃》的政策方向,教青局制定了《教育規劃》諮詢文本,並擬於2020年12月底進行公開諮詢,藉此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教青局學校督導協調員區燕興介紹《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第28/2020號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以下簡稱《學生評核制度》)已於2020年7月27日刊登於政府公報,並自公布翌日起生效。區燕興介紹有關行政法規的適用範圍、重點內容及配套工作。《學生評核制度》將推動學校實施多元評核,鼓勵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強化學習輔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教育質素,完善學校規章及監督機制,以優化現行評核制度。教青局已開展相關配套工作,包括制訂有關學生評核制度的指引文件;支援學校制訂校本學生評核規章;設立監察學生評核制度實施的機制;有計劃地加强學生評核相關的教師培訓;繼續透過教育發展基金資助學校開展與「促進學生學習成功」有關的教育活動等,上述配套工作將有效落實《學生評核制度》行政法規。
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職務主管蔡曉真介紹新修訂的《特殊教育制度》。第33/96/M號法令規範的《特殊教育制度》實施已超過二十年,部分條文已無法有效配合澳門特殊教育的需求及發展。為給予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有效的支援,以及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特區政府制定了第29/2020號《特殊教育制度》行政法規,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各項輔助措施,作出了更加具體的規範。法規的主要內容包括:訂定特殊教育應遵守的基本原則、評估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準則、對資優學生採取的措施、對身心障礙學生採取的措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學習表現評核、轉銜及無障礙環境等。有關行政法規已於2020年7月27日公布,並將於2021/2022學年之首日起生效。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介紹了「智慧校園」服務方案的發展背景和規劃。教青局現正協同各校,有序落實構建智慧校園,讓各校均具備條件開展網上教學和家校通訊,支援學生隨時隨地繼續學習,避免疫情或其他原因導致長時間不能返校而影響學習進度。往後亦會逐年豐富智慧校園服務內容,推動教學和行政資訊化,促進教育創新,提升教育質素。
出席本次會議的還包括: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曾冠雄、梁慧琪、郭曉明、鄭洪光、黃彪、包敬燾、廖冠芝、劉文堯、梁詩蓓、郭敬文、陳錫僑、黃珮珊、管麗欣、關治平、吳小麗、黎世祺、蘇輝道、馬韶漪、藍中港、汪東、溫素玲及凌永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