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首次「生態島」環評公示只見截止日 遭質疑有違程序 環保局今突發稿稱月中已開始公示 截止日改延至下月9日
  • 五.一假期將至 當局預計日均出入境人次逾68萬、旅客入境人次約13萬
  • 梁冠峰:改善生態區雀鳥環境 光污染為首害 企業須自覺責任
  • 中央出台六項便利內地居民來澳措施 特區政府多部門發稿表示感謝
  • 有「島」未為輸?——填海「堵」未來
  • 澳門觀豚捉迷藏 我們還有多少次「下次」?
  • 跟保育倡儀者麥希汶走一趟海上觀豚之旅: 海豚保育,是角力,也是處處驚喜
  • 填海造陸,海洋變垃圾掩埋場?——「生態島」計劃及其爭議
  • 「生態島」事件部分爭議
  • 社會與海洋疏離 本澳海洋生態何以持續?
  • 梁冠峰:人類若不友善對待海洋及動植物 必然遭反噬
  • 垃圾填海造島 是建「生態」還是造災難?——反思外國生態島、垃圾島案例
  • 填出前路或埋沒未來?細數澳門填海五百年
  • 工聯議員促將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僱員工作安排指引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特約刊登】We’re Still Here !——專訪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澳門參展團隊

2023-07-06 22:32

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早前於2023年6月13日開幕。是屆展覽以 “rare”(即稀少、罕見、珍貴之意)為主題,邀請世界各地的劇場工作者參展。作為全球最大劇場界盛事之一,澳門舞台管理技術協會代表澳門第二度遠赴捷克參與。是屆參展作品是由本地劇場設計師陳家彥、丁加敏創作的“home staycation”,以澳門疫情封城時期的“home staycation”階段性現象為主軸,探討及呈現疫情對澳門社會及文化的衝擊和改變。

“home staycation”以澳門上世紀常見的綠色「心型花籠」圍繞出一個空間,宛如一個隔離用的單人間,內裡放置一床單人床,參觀者躺在床上,抬頭即見到數個,播放著海浪、口罩的特寫,以及用手機瀏覽新聞局在疫情期間的新聞稿等影像,「花籠房間」的牆上掛著時鐘,床邊地上放著一個用紙巾墊著的蘋果和塞滿快測棒的玻璃瓶,角落的綠色植物盆栽,或插在土壤或放在底盤邊的形式散落著快測棒。此外,「花籠房間」外亦配置了一部手提電話,供參觀者使用來進行ar虛擬實境的互動。

據創作人丁加敏的介紹,過去四年澳門最具代表性的階段性現象莫過於疫情封城,因此以表現疫情期間個人「被困住」的意象作為作品的主軸,對應pq是屆“rare”的主題,她認為疫情倏然將高速運轉的城市煞停,包括自由以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交流在內,生活中許多面向都被缺失,“rare”所指的「珍稀」,正是在疫情過後,當我們重新介入、回歸原有生活時,感知身邊一切都具有深刻意義的富足感。

另一方面,丁加敏指「內外」也是作品探討的重要命題之一,雖然因官方的幾紙文告而使身體被禁錮,但疫情期間被快速推動及普及的科技,卻成了穿透鐵窗連結自由的通道,包括劇場在內,虛擬化、電子化已成下個世代全社會的趨勢,因此作品選擇ar技術作為主要語言之一,既表現作為人類最核心的力量——想像(思想自由)與身體禁錮之間的角力,也向未來劇場發問,如何看待虛擬實境等新技術介入,尤其是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

另一位創作者則陳家彥表示,pq作為全球劇場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光是澳門在疫情前後,不論經濟環境是好是壞都堅持參展,告訴世界we’re still here這件事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義。陳家彥認為,在博彩業具有強大話語權的澳門,堅持藝術工作並不容易,有時實在不免灰心,因此她對於pq的開幕表演的感受極為深刻,她憶述演員在烈日下,半挑釁半鼓勵的對著我們大聲叫喊:you’re so behind me!,並提醒所有的劇場工作者,藝術是我們的共同信仰。她直言當日演員在台上的吶喊長存心內,對不無孤寂的澳門劇場工作者而言,這無疑是強調了全球各地的劇場工作者與澳門同在,是值得繼續堅持藝術工作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標示著疫後世界重新開啟的雀躍,使自己重新找回了對表演藝術的熱愛。

是次參展的項目經理劉芷蕙介紹,作品的徵集從2022年2月上旬便已開始,邀請澳門本地與劇場有關,包括舞台、服裝、燈光、音響及音樂、錄像等領域的設計師參加,參加者須提交作品概念及草圖等資料,最後收到四份作品,而評審團隊方面,亦涵蓋了視覺藝術、戲劇及文化評論等各個範疇的資深工作者,作品被選出後,創作者會因應評審意見、預算及技術考量等作調整,於2022年6月提交設計理念供pq官方正式參展,並準備澳門地區的試展。本地試展是參展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環,舞台管理技術協會要求策展團隊及創作人於澳門把作品如正式展覽般呈現一次,讓創作人能發現問題及作出適當調整 ,同時汲取澳門觀眾意見,讓參展能盡善盡美。

帶領團隊赴捷克參展的舞台管理技術協會會長杜國康表示,相比其他地方,澳門較少國際性的大型展覽,尤其在疫情以後便更為缺乏,但藝術工作者是非常需要透過交流、觀察、溝通來使自己不斷進步,也因為澳門是個小城市,文化藝術在博彩經濟面前無疑處於邊緣的位置,因此「被看見」對於澳門的劇場工作者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同時因此雖然資源有限,但仍堅持參加展覽,為澳門的劇場工作者提供擴闊眼光、與世界各地劇場工作者交流溝通、互相學習的機會。

杜國康又分享指,這次參展雖然要遠隔重洋和捷克當地的工作來回溝通,並處理貨運、通關、安裝等許多的技術問題,但比起這些,更為困難的是在作品徵集方面,同樣是因為預算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設計師在創作上的可能性,要在有限的預算下,從不同的作品中徵集遴選出具有較高執行性,以及能夠代表澳門在過去四年這段特定時間內的社會狀況,同時還符合是屆pq主題要求的作品,其實相當不容易,在徵集的過程中亦和評審們來回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討論,最後才遴選出“home staycation”這個作品,幸而在澳門試展和在布拉格正式展出時都獲得了不少正面評價。關於這次參展,令杜國康印象深刻的是,相比起之前幾屆的展覽,這次觀展的多了許多亞洲面孔,既有一些在歐洲各地讀書,特地前來布拉格觀展的澳門人,也有不少亞洲其他地方像韓國、日本、泰國等地的觀眾,他認為這反映了亞洲各地劇場事業在疫後的快速恢復和發展,同時在與其他地區像西班牙、摩洛哥、塞浦路斯的劇場工作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發現澳門在技術、概念、教育乃至資源投放等許多方面,都落後於這些國家或地區,杜國康認為這也是參展的重要意義之一,讓澳門的劇場工作者有機會站到國際性的平台上,了解澳門劇場在當前世界劇場上的位置,繼續堅持推動澳門劇場發展的事業,他亦表示舞台管理技術協會來屆亦會繼續參展,不但要告訴世界we’re still here,還要告訴世界we’re progressing!

(以上內容由舞台管理技術協會提供)

這篇文章 【特約刊登】we’re still here !——專訪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澳門參展團隊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