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市民應正確認識「臨終關懷」 議員促設立「預設醫療指示」
  • 連受害人性別都不能公開?黃少澤:警方可以檢討案件資料披露程度
  • 關凱倫母親作證:女兒為人「唔爭唔搶」 應因自己才與第二被告合作開律師樓
  • 江志證人上庭 葉少芬法官對有人未經批准代表檢察院上庭感「非常憤怒、非常震驚」
  • 本澳女子珠海住所遇情殺 九歲兒同遭殺害 黃少澤:由珠海警方偵查並決定是否公佈細節
  • 不夠一小時完成討論及表決立法會選舉法修改法案 一般性獲全票通過 全程僅三議員提問
  • 林倫偉促採取相應措施 做好內地《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接工作
  • 黃少澤:博彩業逐步復甦 涉及博彩不法活動不可避免地增長
  • 工聯議員促關注教師壓力及檢討「拋節制度」
  • 議員促交代街市及小販攤檔未來發展 市政署:正有序推進《小販管理制度》立法前期工作
  • 歐陽瑜冀望高校助力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
  • 舊區為誰而「活」? 用心延續街區文化及記憶
  • 舊區活化「各有各做」 未見藍圖 城規師林翊捷:片區活化不算壞 「政府主導」目標應足夠清晰
  • 六大博企片區活化計劃簡述
  • 福隆新街店鋪兩樣情 商鋪、市民感成效不彰
  • 支撐社區的靈魂應如何延續?
  • 「老屋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文創╱文化活水與其後
  • 如何評價歷年的財政預算案?
  • 這個地方屬於大家,期待大家一起討論 ──專訪說故事劇場「光禿禿的山」
  • 廉署調查員指江志涉嫌收賄款五百多萬、持來歷不明資產八百多萬

澳門融合教育初探

2023-08-10 13:30

所謂融合教育,就是普通學生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一起接受教育,以非高等教育為主。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簡稱 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即是特殊教育需要,指的包括自閉症、多動症、亞氏保加、讀寫困難、身體障礙、智力障礙或資優等等,這些學生並不像普通學生那樣,他們需要更多的關顧及特別的學習模式,而在澳門並不是所有 sen 學生都有他們專屬的學校,所以部分學生必須與普通學生共融學習, 於是融合教育便因此而生。

澳門的iep

澳門融合教育的參與者,除了 sen 學生外,還包括校方、老師、資源老師、家長的配合,校方像個統籌角色,老師要為每一位 sen 學生做一份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即是個人學習計畫。根據維基百科描述,這計畫是美國於 1975 年規定學校須針對每一位身心障礙學生所設計的計畫。這計畫亦適用於澳門,是為 sen 學生在各科上訂制適合他們學習的計畫,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需求有別於一般學生。

校內的負責協助sen學生的資源老師需先通過教青局相關培訓,這些老師除了負責跟進每位 sen 學生的 iep,亦要對有需要的sen學生進行額外輔導,關懷sen學生情緒,協助老師處理 sen 學生的問題。校方、老師及資源老師都會定期向家長報告他們子女的學習情況。

以上的運作看似不錯,教育機構內涉及的人員都似各盡其職來關注 sen 學生,但是在實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iep畢竟只是一個計畫,用文字記錄。iep一旦實際要運作,要按照計劃內容來教導 sen 學生時,是否真的可行?例如老師們是否真的了解每個sen 學生,定下的學習計畫是否真的適合他們?否則,要不斷更改內容,無形中加重了老師的壓力,而最終可能吃力不討好,sen 學生也未必得到幫助。

雖然,資源老師接受了教青局的培訓,但這培訓是否足夠?真的能讓他們全然了解這些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想法?而資源老師的人力資源又是否足夠?隨著愈來愈多的 sen 學生,又有沒有相應的資源老師?加上,外界人士對資源老師了解是否充足,他們要面對的壓力,有沒有人明白?

除了以上的問題外,要面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普通老師需要充分了解他們,對他們有相當的教學熱情,例如有老師為了視障學生製作點字筆記。不過,我們並不能道德綁架老師,要求他們獻出熱情,這樣可能只會令老師感更大壓力,更不願意為他們付出額外的精力,所以要找到真心願意為 sen 學生付出的老師實不容易。

sen學生的需要 融合班老師真了解?

老師在教導 sen 學生時,也要切身了解他們的需要,尤其那些自閉症或多動症的學生。然而,在澳門部分老師們可能不了解他們的需要,往往將他們的行為,例如當自閉症學生沒有回應老師問題時,老師可能會以為他們沒有禮貌;多動症學生上課不能自制而發出聲響時,會被視為破壞課堂秩序,並加以處分;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老師可能會認為他們懶惰,沒有認真完成作業,影響學習成績。這樣的種種,非但未能適切幫助他們之餘,更為他們加上了不良學生的標籤。

當然,並非所有老師都如此,不排除有那些願意真心幫助他們,嘗試了解他們需要並耐心教導他們的老師存在。

在澳門, sen 學生是要與普通學生一起上課,除了老師,還要面對普通學生及他們的家長。這些家長未必能同理 sen 學生的需要,他們常常以為這些學生行為偏差,學習不認真,影響課堂秩序,所以這些學生可能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歧視、排擠,甚至欺凌,令到 sen 學生未能獲得公平對待,影響了他們求學的心志。

澳門融合教育需面對的問題不少

還有,澳門目前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提供融合教育服務,所以家長如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子女,在找學校上也要考慮,自己心怡的學校若不提供融合服務,可能要退而求其次了。

我們瀏覽教育局網站就知道哪些學校提供融合教育服務,這些學校是否足夠? 能否應對愈來愈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在融合教育上,澳門要面對的問題可不少,包括資源老師的不足;普通老師、學生及家長對融合生了解不足,以及提供融合教育服務的學校不足。此等不足在在影響了融合生的學習進度,所以要適切關注、協助融合生,必須要有更多有心、有力的資源老師投入服務,同時亦需普通老師多了解 sen 學生的需要,不要把他們與不良行為的學生混為一談。

政府應提供更多培訓讓老師、學生、家長了解 sen 學生;同時,教青局可增添更多提供融合教育服務的學校,以應對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這樣或許對融合教育更有幫助。

 

專欄名:我所知的澳門教育

作者介紹:吳聖培,筆名竭乎,二〇〇〇年畢業於澳門大學,獲得中文傳意學士學位,曾參與教學工作,協助輟學生重新適應校園。

喜歡寫作,亦常關注本地時事,包括民生、教育等議題,希望以書寫引起市民更關心澳門,亦希望以文字反映市民的意見,讓政府聽見。

這篇文章 澳門融合教育初探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