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廉署調查員指江志涉嫌收賄款五百多萬、持來歷不明資產八百多萬
  • 10個8年期的士准照開標 近半標書不被接納 交通局:原因涉不同情況 依法進行開標
  • 11月賭收入為160.4億元 按月減近18%
  • 機構不當處理遊學營參加者個資被處三萬 個資辦籲家長等謹慎保護未成年人個資
  • 議員質疑當局無故叫停夾屋項目 羅立文:夾屋隨時可以「開波」
  • 高天賜形容內港交通進入「黑暗時代」羅立文: 未到「最衰」 下階段將「封埋」新馬路
  • 任內送別兩名局長 羅立文感慨做公務員「難咗好多」不認同「開口埋口叫廉署」
  • 羅立文:輕軌東線工程剛開展 沒有出現超支問題
  • 主任檢察官黎裕豪書面作供 指收江志訊息要求「盡力嘗試」要交通意外受害人與第二被告女兒達和解
  • 擬推「古街潮玩」活化草堆街 舊式建築則被拆?梁惠敏:不是每一間屋都要保留才是舊區
  • 橫琴「澳門新街坊」今起開售 都更公司:下午三時收逾500份申請「反應相當踴躍 」
  • 議員促遏止非法工作 勞工局:5年共廢止101個外地僱員聘用許可
  • 指江志多年兌換貨幣近三千多萬只獲益三萬多 廉署調查員:疑以兌換作資產轉移
  • 議員關注如何建「演藝之都」及「體育之城」 歐陽瑜:以產業導向發展 非「搞活動」
  •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 指澳門跟隨世界保育利用文物的大潮流 歐陽瑜:先保護後活化
  • 交通局:21公司獲接納競投10個8年期的士准照 最高價為380萬元
  • 歐陽瑜:明年將完成出版全套《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並投入使用
  • 輕軌媽閣站首班列車下月八日早上六時半開出
  • 勿以惡小而為之

常水浸、難停車 內港23、25號碼頭迎「活化」? 歐陽瑜:不會因此阻礙內港舊區發展

2023-09-21 21:31

內港兩碼頭計劃將由博企新濠博亞主力負責。

政府代表包括社會及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以及新濠博亞代表何猷龍等,今(21)日出席新聞發佈會,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

23號和25號碼頭所在的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地鋪多經營魚欄,常見貨車等停泊在路邊、甚至行人道上,影響路人使用行人道。

特區政府今(21)日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其中「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下稱計劃)正是早前當局所宣佈,由六大博企出資負責活化的六個歷史片區之一。內港兩碼頭計劃將由博企新濠博亞主力負責,以結合文創等元素達到舊區活化。

傳媒關注內港碼頭再利用時要如何應對水浸、交通及停車場問題。社會及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計劃「是不會因為有機會海水倒灌或水浸,而阻礙這個區域發展」。

而停車問題上,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指,隨著舊區外圍經屋建設增加,停車場數量亦會「比較充裕」。希望市民「透過公交去到舊區最近的地方,透過步行去體驗舊區。」

博企:內港兩碼頭具「特別人文氛圍」
主打發展文創旅遊

政府代表包括歐陽瑜、梁惠敏,以及新濠博亞代表何猷龍等,今出席新聞發佈會,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計劃預計以「保育-活化-共生」為主題,結合文創、餐飲等元素,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達至可持續發展的『共生』。」

負責介紹計劃細節的新濠博亞娛樂創新及公共關係總監賴珮君表示,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的裝飾、建築風格,組成「一個很特別的人文氛圍,建築物也有很多歲月痕跡」,其牆面、名號、天花裝飾等都有著歷史價值,希望可以「在保育和活化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她續指,新濠博亞將會循八個方面去活化該片區,打造新的文創旅遊項目,計劃設立一個旅遊資訊中心、書店、禮物或手信商店、「一個坐擁無敵海景的露天茶座和咖啡廳」以及開設打卡的平台。

何猷龍則表示,公司暫時未有投入的預算,但會一直跟政府合作,「所以我想會確保會帶動到整個區同時亦都希望會引導到多一些中小企或微企可以一起幫忙」。

文化局:初步料碼頭修復費用約千二萬 明年完成結構及修復後交付博企

有傳媒問及修復碼頭的時間及預算問題,梁惠敏回應稱,文化局會負責建築的結構及修復,該階段方案亦已制定完成,正預備開展修復,爭取在明年的第三季完成局方負責的工程。

梁惠敏表示,因為工程未正式招標,難確定實際造價,而初步預測修復碼頭費用會是1,200萬左右。不過,正式的造價則需要在招標結束後才確定。

她又希望以活化兩碼頭可以創設條件來串連不同片區的文旅資源,並透過一些舊區的街道連接到世界遺產白鴿巢、大三巴這些核心區域;又或經十月初五到新馬路、福隆新街、下環街甚至是到媽閣一帶。

內港「水浸黑點」谷發展?
歐陽瑜:水浸改善理想 不因此阻礙舊區發展

另外,內港附近地段一直都是「水浸黑點」,有傳媒問到在此發展是否會有特別考量。海事及水務局港口廳廳長朱振威回應指,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都是在防洪牆的範圍內,相信文化局日後在規劃、活化的過程中,亦會考慮「符合原本的防洪設計的準則」,以保持原有的防洪能力。

在水浸問題上,歐陽瑜補充指,內港大部分的日子都不會水浸,其次在工程部門、市政部門的不斷努力下,可讓水浸的情況或海水倒灌的情況「改善得非常理想」。發展計劃是不會「因為有機會海水倒灌或水浸,而阻礙這個區域發展」。

她又舉例水上街市,「不會說因為水上街市外面那條路有機會海水倒灌,而這間街市就不營業。」指若要推行一個計劃,不是「只看著水浸那一天」。

內港交通、停車擁擠
梁惠敏:可先搭車到最近範圍再步行至舊區

有傳媒問及內港的交通、停車場等周邊配套問題。梁惠敏坦言,舊區周邊的停車位「一向比較缺(乏)」,亦希望大家可以多步行、「去步入舊區」。

梁惠敏續指,內港周邊的區域有停車場如柏港停車場,而整個舊區的外圍,隨著一些經屋的建設增加,附近停車場數亦會「比較充裕」。希望市民透過公共交通先去到舊區最近的地方,再透過步行去體驗舊區。

這篇文章 常水浸、難停車 內港23、25號碼頭迎「活化」? 歐陽瑜:不會因此阻礙內港舊區發展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