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廉署調查員指江志涉嫌收賄款五百多萬、持來歷不明資產八百多萬
  • 10個8年期的士准照開標 近半標書不被接納 交通局:原因涉不同情況 依法進行開標
  • 11月賭收入為160.4億元 按月減近18%
  • 機構不當處理遊學營參加者個資被處三萬 個資辦籲家長等謹慎保護未成年人個資
  • 議員質疑當局無故叫停夾屋項目 羅立文:夾屋隨時可以「開波」
  • 高天賜形容內港交通進入「黑暗時代」羅立文: 未到「最衰」 下階段將「封埋」新馬路
  • 任內送別兩名局長 羅立文感慨做公務員「難咗好多」不認同「開口埋口叫廉署」
  • 羅立文:輕軌東線工程剛開展 沒有出現超支問題
  • 主任檢察官黎裕豪書面作供 指收江志訊息要求「盡力嘗試」要交通意外受害人與第二被告女兒達和解
  • 擬推「古街潮玩」活化草堆街 舊式建築則被拆?梁惠敏:不是每一間屋都要保留才是舊區
  • 橫琴「澳門新街坊」今起開售 都更公司:下午三時收逾500份申請「反應相當踴躍 」
  • 議員促遏止非法工作 勞工局:5年共廢止101個外地僱員聘用許可
  • 指江志多年兌換貨幣近三千多萬只獲益三萬多 廉署調查員:疑以兌換作資產轉移
  • 議員關注如何建「演藝之都」及「體育之城」 歐陽瑜:以產業導向發展 非「搞活動」
  •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 指澳門跟隨世界保育利用文物的大潮流 歐陽瑜:先保護後活化
  • 交通局:21公司獲接納競投10個8年期的士准照 最高價為380萬元
  • 歐陽瑜:明年將完成出版全套《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並投入使用
  • 輕軌媽閣站首班列車下月八日早上六時半開出
  • 勿以惡小而為之

以盲人點字課程促進了解

2023-09-25 16:03

今年是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在澳門生效的15週年。早前,聖若瑟大學舉辦了「認識點字培訓課程」,冀向參加者介紹視障人士理解事物的方式。課程講者、視障人士梁嘉俊(eric)表示,希望能透過課程拉近大家之間的關係。「你知我們的難處是甚麼,我知你們的難處是甚麼,社會才會有共融的進步。」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亦表示:「我們不斷發展的時候,我們要想一下,我們這個在進步的社會,會否變成一個更包容的社會。」

共融,是全社會的事

2008年8月31日起,《殘疾人權利公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公約涵蓋多個方面,包括「無障礙」的建設,例如「在向公眾開放的建築和其他設施中提供盲文標誌及易讀易懂的標誌」等等。

多年來,社會共融一直是重要的議題,而在許多方面澳門都仍有可以不斷進步的空間。今年7月,聖若瑟大學籌辦了課時9小時的「認識點字培訓課程」,冀向參加者介紹點字的原理以及如何結合科技幫助視障人士適應社會。課程亦將於今年11月再次開辦。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介紹,全球有超過2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而在老齡化的社會中,這議題更是值得關注,所以希望藉着介紹盲人點字,讓社會人士進一步接觸和理解視力損的人士在衣食住行及溝通上遇到的挑戰。「視力受損這問題牽涉到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5歲以上的人士,也有研究說是由50歲以上開始。而現在我們的眼睛經常是疲勞的,無論是看電子的屏幕、娛樂性的受損,還是職場上因工受損。」

促進彼此理解

eric 表示,當初舉辦課程,是希望加強推廣社會共融,加上得知一些社工雖然望更好地支援視障人士,但相關了解並不深入,所以與何鍾建商量籌辦。他分享,在港澳,盲人點字是用粵語拼音來表述,上課時不少學員都頓覺困難。「知道很困難其實不要緊,起碼知道不是逼服務使用者,他們就會懂。這事真的要花點時間陪他們去經歷。自己都不是一、兩個小時就學會,又怎麼能認為服務對象可以在幾日或幾個月內學會?」

何鍾建和eric都表示,雖然現時科技已大有進步,例如手提電話設有讀屏軟件,視障人士可透過聲音接收資訊,但科技或程式的設計上仍存在一些限制,未必能照顧到視障人士的需要,要靠點字、凸圖或其他方式補足。eric 舉例指,一些表格或地圖類的資訊,讀屏軟件只會把裡面的文字讀出,使用者聽着聲音是難以理解到當中的格式或分佈。但他亦坦言,現時用點字的視障人士不算多。因為社會上的點字告示牌不算多,一些視障人士或覺得學來也沒用,又難學;而因為少人學,政府也就覺得不用點字告示牌。

「但今年有一位家長跟我說:就由這一代開始改變。」他續道:「我以前也會說,社會上很少點字牌,或很多人會說點字指示牌做完後,沒甚麼人懂摸讀,那是否值得做呢?但那家長跟我說:由這一代開始學,多少都會懂一點,懂了之後就會去爭取,或多摸幾下。慢慢政府就會知道,社會就會知道,這些指示牌不是沒用的。」

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指出,共融議題需要多下工夫,例如是點字能否更加普及。他又指,今次的課程的對象層面較廣,是希望提升各方面的相關認知。「希望能讓參與服務的人士都能夠了解到多些技巧,也讓他們更加了解到,他們服務的群體所遇到的點點滴滴是甚麼。」eric也指,學員來自不同背景,有助互相之間的交流。

「我們這個班有肢體障礙的人,有聽力障礙的人,有閱讀障礙的人一起上課。上課過程其實不只是點字上的切磋交流。所以我覺得多了不同的人來,知識普及的層面闊了,令大家的心態開始轉變,影響到他們自己身邊的人、社團的人。」而未來,他也希望課程能夠再次舉辦。「其實我們很希望和大家的生活拉得更近,很希望和大家一樣可以自己出行,可以找工作、讀書,和一家一樣去旅行,經歷大家都共同經歷的一切。」eric說,「辦課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拉近大家之間的關係。」

 

【#《殘疾人權利公約》十五年】

這篇文章 以盲人點字課程促進了解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