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梁冠峰:改善生態區雀鳥環境 光污染為首害 企業須自覺責任
  • 中央出台六項便利內地居民來澳措施 特區政府多部門發稿表示感謝
  • 有「島」未為輸?——填海「堵」未來
  • 澳門觀豚捉迷藏 我們還有多少次「下次」?
  • 跟保育倡儀者麥希汶走一趟海上觀豚之旅: 海豚保育,是角力,也是處處驚喜
  • 填海造陸,海洋變垃圾掩埋場?——「生態島」計劃及其爭議
  • 「生態島」事件部分爭議
  • 社會與海洋疏離 本澳海洋生態何以持續?
  • 梁冠峰:人類若不友善對待海洋及動植物 必然遭反噬
  • 垃圾填海造島 是建「生態」還是造災難?——反思外國生態島、垃圾島案例
  • 填出前路或埋沒未來?細數澳門填海五百年
  • 工聯議員促將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僱員工作安排指引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長者服務如何走?潘志明:家居服務支援 以家安老

2024-03-30 11:32

澳門正漸邁向「老齡社會」。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

北區「好的快線」車隊。

二〇二一年本澳長者佔本地居民總人口比例為12.1%,對比二〇一一年的7.2%升幅近七成,而統計局則指出本澳的老年人口於去年已達14.2%,即已步入「老齡社會」。近年,特區政府強調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然而,近年發生兩起長者離世多時才被發現的事件,矛頭直指當局的長者政策執行不善。對於隱蔽長者問題,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認為,當局的介入很重要,同時配合包括以「洗樓」方式來尋找隱蔽長者。

長期從事社會服務的潘志明亦分享其對近年長者服務的所思所想。他認為,居家安老是一種理想的養老方式,讓長者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並在需要時獲得家居服務支援。

尋找、關心隱蔽長者方法多
潘志明:需多部門合作

這兩起長者悲劇事件,讓社區內的隱蔽長者備受關注。在隱蔽長者問題上,潘志明希望以「令到獨居的人多一些關心」這個概念去思考,創造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的幸福感。同時,當局亦應多渠道、多部門合作找尋隱蔽長者。

他認為,有些長者生活模式會隨着時間改變,「由社交開朗到突然間封閉自己,所以他們的生活質素會開始下滑或者下跌、出現危機,或者跌倒沒有人理。」若以「洗樓」的方式去尋找隱蔽老人應較有效,但現時只有政府才有條件長期以此方式去尋找隱蔽長者。「私人機構去做(洗樓)應該是不方便的,不可以持久地敲人家的門,但政府做這(工作)就有法律的支援,還有公眾的公佈系統,令到通知大廈管理處都容易一點。」

他續指,唐樓則是首要的「洗樓」目標。唐樓沒有管理處,若其他樓宇有管理處負責收管理費等,便有更多機會與老人接觸。「唐樓就弱一點,所以在這邊,我覺得如果要排(優先)次序,就先管理這組人。」

除了「洗樓」能助找到隱蔽長者,潘志明認為一些「不用申請」的長者服務亦有成效,惟現時不少此類服務都要事前申請,如電話服務「平安通」也需先申請。至於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家居護養服務,都可協助尋找隱蔽長者、減少隱蔽老人「冇人理」的機會。

潘志明亦認為,這不止是社會工作局的職責,長者服務應由多個部門合作負責。「(例如)統計局、文化局都要參與,因為那些(老)人,就喜歡文化活動,突然間不去⋯⋯我更擔心這些。」

除了文化局,潘志明亦提議金融管理局加入長者服務網絡。他舉例,若金管局能發現長者突然長時間沒有使用支付工具或提款,意味着可能有狀況出現,而金管局並不只需要關心洗黑錢。若有關長者服務系統需要金管局參與及提供資訊,這則需要社工局牽頭。

避免老人自殺風險
讓關心長者成為企業文化

隨着本澳長者人口增加,讓有需要情緒及心理輔導的長者得到適切支援變得日益重要。潘志明認為,讓長者在日常中感到被關心好重要,可從探訪、聊天開始做起,讓關心長者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

要避免老人情緒突然間變差、抑鬱、有自殺風險,潘志明指出,需要多探訪身邊長者或退休人士。「很多人都是說量血壓,你血壓高,你(要)懂得量血壓,但是沒有什麼人會說,情緒高漲要量血壓,你探視一個人,你其實就在量這個人的血壓。」

潘志明亦希望關心長者應成為企業文化。他指出,不少人的一生大半時間在工作,一旦退休後或與公司或同事少了接觸甚至斷絕來往。以明愛為例,「我們會定一些名單,有哪些同事,我們需要探訪的,一個機構就這樣想而已,但是我現在想擴大一點,其他公司、企業、學校、老師、同學都要(探訪退休員工/長者),這可以成為大家的機構或者社團的文化,就是開始幫助一些已經離職的人、或者退休的人,建立那種文化。」

部分長者與舊朋友、同事或因事變得生疏,但不應因此便與這個人「斷了尾」,不再跟對方通電話。相反,隨着彼此年紀增長,更要多溝通,甚至為對方做些事。「因為他(長者)的社交面變窄,他(長者)不開心,找人聊也少一點⋯⋯我們都呼籲那些老人家的舊同事,關心自己的舊同事、舊同學,聚下會。」

潘志明表示,希望關心長者可以變成大眾生活的模式,社區關懷養成氛圍,有助減少出現自殺個案。

長者出行有需求
潘志明:「好的快線」有客源

明愛為本澳其中一個重要的社會服務團體,服務範疇廣泛,近來亦開拓新領域,其中便是「好的快線」及「開心廚房」,兩者都與長者息息相關。前者幫助包括長者在內的有需要人士出行,後者則為退休人士創造另一個天地。

潘志明認為,政府已經做了「大圍」工作,例如設立院舍,先照顧最有需要的長者,之後再靠社服機構再補充,開拓其他潛在服務。

他以明愛「好的福悠快線」(下稱好的快線)為例,「有一萬三千多人次用過,那它真的有客源的。那會不會變成公共服務?你變成公共服務,你會滿足到更多人的需要。」

他又稱,現時「好的快線」正面對供不應求的問題,「(現時)極其量是十二輛車,我們再多二十四輛車,也滿足不到社會的需要。但是政府做就可以了。」政府或可考慮支持「好的快線」,甚至推出類似服務,「現在(快線)有萬多人用是事實,那有了 sample ,你(政府)覺得好就用,那這個只是一個例子。那政府覺得好,就投放資源,你(政府)說不好,就等我們自己再撐。」

成立「開心廚房」
潘志明:市民突然退休「不是那麼好」

潘志明又分享明愛成立「開心廚房」的理念。明愛的「開心廚房」專聘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員工,冀透過在餐飲店鋪工作,讓長者在退休後仍能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並且達至「老有所為」以及實踐「積極老化」的理念。

他又指出,長者應要在退休前計劃好退休生活,突然間退休「就不是那麼好,所以要讓社會少一些悲劇,或者不想見的,就是讓那些人退了出來,但不要停手,就是退而不休」。

潘志明又認為,「開心廚房」就是為長者提供多一個退休生活後的選擇。「他(長者)要知道他的生涯是怎样的,(若)還有去做(工)的心,那他去就業,不一定要受薪,有受薪的最好。」

他又續稱,做義工讓退休人士有個寄託,亦有退休人士會主動找事做,現時明愛亦有幾位長者義工常幫忙。曾有對退休夫婦經常提及想做義工、做事;亦有退休老師講過,若明愛不找他做義工便是不重視他。作為社會服務團體,便要想盡辦法讓這些人生活精彩,「那我們就會找他做義工,讓他生活上有個寄託。」

家援隊、家居照護
助長者居家安老

社會老化是全世界都在面對的問題,同時探討適合長者的養老模式,澳門又應如何走?對此,潘志明認為,居家安老是理想的養老方式。「就是住在家裡,如果家裡的地方適當、適宜,自己能夠自理的,那就更加好,若自己不能自理的,就需要有人可以支援。」

目前明愛的居家安老支援服務有家居護理及家居照護,明愛在幾十年前已經開展。潘志明表示,以前叫「家務助理」,亦就是服務獨居長者、或者兩夫婦自己家裡有些生活上的操作需要人幫忙的。現時的家援隊是由不同社服機構分區服務,由社工局撥款支持。而明愛家居護養服務,就是不分區域上門去照顧老人,服務內容亦比家援隊更多。

潘志明又稱,長者人數漸增,本澳院舍床位不足,難以應付需要。目前已有院舍是照顧體弱、或容易有失智症的老人,但對於精神狀況不佳的老人,卻未設有專為他們而設計的院舍。事實上,院舍亦未必滿足所有人的個人需要,「有些人(長者)喜歡享有自己的天地。」

這篇文章 長者服務如何走?潘志明:家居服務支援 以家安老 最早出現於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