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松山軍用隧道B組 下月初起試行開放

2013-10-26 00:00
 【專訪】繼十年前開放松山軍用隧道A組後,民政總署十一月試行有限度開放或預約導賞式參觀軍用隧道B組,供有興趣的市民、遊客進入。另舉辦相關專題講座介紹本澳軍事史。
 澳門松山山巔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三條軍用隧道,三條隧道長短不一、功能各異,為讓市民或遊客可以瞭解過去無法進入的軍事禁區,民政總署於二00三年率先修復並開放位於燈塔下的松山軍用隧道A組,該組隧道是三條隧道中最短的一條,長約五十二公尺,由南至北貫通燈塔下的山坡,內設有發電裝置。為進一步讓市民認識松山軍用隧道的歷史面貌,經研究及修復後,松山軍用隧道B組將於今年十一月至十二月試行開放。
 由於該組隧道內有多條不同方向的通道,出入口多,為保障參觀者安全,隧道內設有路線指示牌、隧道分佈走道圖、燈光設備、緊急求救電話,陡斜的走道加裝扶手設備。鑑於該組隧道的部分走道環境較為狹窄,只能容納一人通過,為保持參觀路線暢順,故實行有限度開放且單向前進和人流管制的辦法。
 B組隧道由十一月三日開始,每逢星期六、日下午三時至五時開放予公眾參觀,並有駐場導賞員向參觀者講解隧道的佈局和軍事遺跡,另接受團體和學校或遊客團隊於非上述開放時間預約參觀和導賞服務。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的山嶺,故成為海上航行燈塔首選之地,且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松山之巔,除了著名的燈塔和幾座炮台、堡壘外,還有一系列軍用隧道(俗稱防空洞)、駐軍營房,瞭望台、指揮所、電話站、士兵營房、通訊室、餐廳、咖啡室等共同組成相關的軍事防禦網。葡治期未撤軍(一九七四年)前守衛的葡語系士兵大部分來自葡國海外殖民地,如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國。當時隧道周圍屬軍事禁區,外圍設有鐵絲網,掛有「軍事禁區」字牌,守衛森嚴,遊人不能接近。
 據了解,松山隧道由葡國軍人Cunha少尉指揮建造,按時間推斷,其建築用的大量水泥由當時英國人經營且最早開辦的青洲水泥廠所提供。
 該組隧道全長二百零七公尺,設有儲藏室、瞭望口等,圍繞著兩座炮堡興建,高度落差較大,結構更為複雜,共有七個出入口,可通往松山多個地點,有別於松山軍用隧道A組。該組隧道實行原物保護方式,保留隧道內原有的文物和軍事遺跡,以其原本面貌呈現在市民眼前,達致文物保護的最大效用。如隧道內有二十世紀中期的燈罩遺跡共十八處,從痕跡推斷燈罩為圓形,個別燈罩痕跡仍留有左側的金屬開合部件或右側的金屬固定部件,可見燈罩是由左向右開啟。另隧道內有三條鏽跡斑斑的鐵梯,主要用途是連接各個出口,但部分出口已被封閉。為避免鏽蝕進一步影響鐵梯的結構,民署特別加裝透明保護罩保護。其中有一條連接戶外瞭望口的梯級將會開放,市民和遊客可拾級而上,在頂部瞭望口的窄小縫隙觀察外面情況,體驗昔日駐兵的軍事活動。此外,隧道內亦設置適量軍事物品作輔助展示,參觀者能一睹澳門昔日的軍事防禦建設,感受當時的軍旅生活。
 至於松山軍用隧道C組是三組隧道中結構最為複雜和最長的,民署現正進行深入的研究,制定修復的方案及研究對公眾開放的可行性。另外,民署正研究在松山興建一間以軍事為主題的展覽館,介紹澳門的防禦歷史、軍事建築和軍事發展的可行性。
 為配合B組隧道開放,以及令市民遊客對澳門過往數百年的軍事歷史有深入認識,瞭解葡治時期大規模興建軍事防禦設施和工程的原因,民政總署將於十一月十日(星期日)在盧廉若公園養心堂舉辦兩場軍事知識專題講座,由澳門學者陳樹榮和鄭國興介紹澳門曾發生的軍事衝突,以及上世紀澳門民間曾使用過的近代武器,詳情如下:
 ※ 第一場主題——澳門史上的軍事衝突
 主講:陳樹榮
 時間:二時三十分至四時
 內容:十六世紀的澳門作為東亞貿易中心,大量經貿商品經由澳門進出中國,葡人因此獲得可觀的利潤。葡人為保障自身利益,禁止其他西方強國染指澳門。但卻引發荷、英兩國先後向澳門發動攻擊,欲驅趕獨霸澳門的葡人,相關的軍事衝突是澳門史上僅有的一次。演講者會闡析葡人在澳門不同據點興建炮台的目的,詳述荷、英侵澳兩場軍事衝突的過程。
 ※ 第二場主題——澳門近代軍事兵器
 主講:鄭國興
 時間:四時至五時三十分
 內容:二十世紀初期,國際局勢動盪,各國軍備競賽,現代化武器陸續產生。位處中國南岸一隅的澳門,不具軍事戰略價值,但葡人仍然在東望洋山、西望洋山修建軍事隧道,內裡配備大炮、彈藥、瞭望台等。二戰的抗戰期間,澳門雖未受戰爭洗禮,但民間為了防衛,分別配置傳統武器和軍用裝備,如大刀、頭盔、防毒面具等。講座由兵器專家介紹澳門民間曾使用過的近代武器。
 如欲預約軍事隧道導賞服務,又或參加軍事知識專題講座,可致電八三九四三七八三或八九八八四000報名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