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李向玉向全國政協提案 完善高校溝通機制

2014-03-09 00:00
 【特訊】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李向玉向全國政協提交題為「完善高校溝通機制 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案,全文如下:
 「高校歷來被視如人類精神文明重鎮。社會往往將人類精神文明的培育、傳播、昇華的使命,賦予高等院校。高校校園應以和諧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圍繞辦學的使命願景,形成各要素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和諧共生文化氛圍。本人認為,構建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需要以溝通為平台,建立多層次對話的長效機制,拓寬師生交流的途徑,在高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
 一、當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群體性事件不斷湧現
 近年來,由於某些環節溝通欠順暢,管理不完善,高校內為宣洩某種利益訴求而突發的群體性事件,並不鮮見。如二00九年江蘇省某大學申博失敗,教授集體罷課事件;二0一0年上海某大學浙江學院一千六百多名學生因「倒閉門」而強烈維權抗議;二0一一年北京某大學經濟學院因虛假招生宣傳造成六百餘名「計劃外」學生上訪索學歷事件;二0一三年南京某大學上萬學生因斷電無空調集團抗議事件等等。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幾近失控,在高校內外產生了強烈影響,迫使人們反思高校內部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
 2、師生關係趨於淡漠
 當前我國處於社會的轉型發展期,高校師生在許多方面所表現出來的需求和特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商業社會的逐利模式使師生關係趨於實用主義,過去亦師亦父的倫理涵義逐漸式微,教師的權威地位也開始轉變,學生對於教師的認同感降低;另一方面,隨著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日益突出教師將重心都放在科研工作上,部分教師還經常活躍於公司與學校之間,導致師生關係逐漸疏遠、淡漠。
 3、利益相關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高校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教師、學生、管理人員、政府、僱主、校友、家長等都是學校的利益關係人,每一個群體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國一些高校校園內部尚缺乏互動的渠道和機制,利益社體的訴求無法得到充分的表達。高校內部的決策很多還是一種自上而下、零散單一的模式,缺少完善的制度設計,也缺乏利益要求實現的方式。
 二、以溝通為平台,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幾點建議
 1、以師生為本,建立多層次對話的長效機制
 高校管理本質上是一個規則和秩序構建的過程,而其中重要的前提就是內部成員對辦學使命是否有統一的認識,目標取向能否有效協調。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認為,交往理性是不同群體尋求共存、互動發展的心理傾向、認知構架與行動取向,它支持著人們的話語和行為方式。所以,高校內部需要建立多層次的溝通與對話機制,如在學校管理高層設立與師生對話的長效機制,議題可以針對師生基本訴求、校園設施、教學環境以及學生支持等;在學科層面,院系可以在課程設計、就業取向、教師表現等方面與師生展開對話。這些對機制可以分期定時開展,全體師生都能選擇適宜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從而達成合作與協調,疏解矛盾,增進管理認同感的目的。
 2、協調價值取向,拓寬師生溝通交流的途徑
 教師和學生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分別擔負著不同的角色和責任,擁有各自的價值取向。所以,首先要在師生之間強化溝通的意識。瞭解各自的目標追求,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道,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做出謹慎的選擇;其次搭建師生交流的平台。如建立年級導師制(Systems of year tutors),為學生提供支援和輔導;也可以通過談心、會議、諮詢、講座、報告,邀請教師參加社團活動,鼓勵教師兼任輔導員、班主任,等等;再次要拓展師生溝通的時空。師生交流應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社會實錢中,甚至是網上虛擬世界裡;最後還要協調高校發展的價值取向,使師生能夠在育人為本的氛圍中和諧共處。
 3、健全組織架構,形成利益相關者回饋機制
 校園的和諧意味著利益關係人的訴求能夠得到合理、合法的表達,而這些需要高校逐步建立整體的、系統的、制度化的利益回饋體系,使主體間話語交流的往返動力成為激發校園活力的起搏器。這一交往共同體形成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回饋機制的基礎上,應從校、院層面的組織架構著手,建立健全師生諮詢委員會、學科顧問委員會、專業團體,僱主與校友委員會等立體式、全方位回饋網絡,通過制度化的舉措,建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信息互動機制,在高校校園內部形成共同行動的力量,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