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余秋雨稱有慈悲空性 君子之道更暢行無礙

2015-03-08 00:00

 ◎ 余秋雨講「慈悲智慧.行君子之道」。

 ◎ 高希均教授與星雲大師。

【特訊】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風靡華人世界、撫慰無數靈魂的知名人文學者余秋雨,開春到台灣舉辦系列講座,第三場「慈悲智慧.行君子之道」,三月六日在高雄佛光山如來殿盛大登場。他直言,佛教的空性主張,大大減輕君子肩上的沉重包袱;佛法的慈悲為懷,讓君子之道獲得昇華;佛法東傳,不僅挖深、加寬儒家君子的內涵,更有助於深化精神養分,延續中華文化命脈。

尋找菩提拯救人類文明

余秋雨延續《文化苦旅》時期對中國文化人格的苦苦探尋與標舉,近日歸結出中華文化的集體人格,即是「君子之道」,而完成《君子之道》新作。繼新北、台中兩場談論「良善社會」、「文明美學」和君子的關係後,高雄場暢談佛法和君子的相互輝映,可謂系列講座的壓軸,也是他走遍世界古文明現場後的終極結論。精闢的論點,吸引近二千聽眾,連走道也坐滿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以及高雄地區的各級學校校長都到場聆聽。

特別的是,余秋雨的夫人、也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不僅在會場「現身」,更「獻聲」清唱余秋雨作詞的〈尋找〉,聽眾隨著「跋涉萬里,風塵僕僕,只為尋找那菩提樹」唱詞,恍如尾隨作家的腳步,來到佛陀悟道的菩提伽耶,尋索宇宙最高真理。余秋雨緊接著說,數年前走遍古文明發祥地,只見災難遍地的殘破廢墟;後來發現,拯救文明的答案,數千年前佛陀已在菩提樹下對弟子叮嚀過,那就是免除爭鬥、仇恨、憤怒。

君子人格華人靈魂原鄉

余秋雨認為,華夏文明能逃過消亡命運的關鍵,在於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君子之道」思維。他借用榮格「文化集體人格」理論,說明集體人格來自「集體潛意識」,是族群靈魂的原鄉,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即是對君子的崇仰與追求。

「只要是華人,若被稱為君子就感到高興。」余秋雨戲稱,「做個君子,不做小人」已成中國文化最有價值的「有效遺囑」,可見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對華人影響深遠,已內化為華人文化集體人格。

溫文爾雅體現君子人格

至於君子之道的核心條件,余秋雨歸納為:成人之美,促成他人好事的美德;周而不比,團結而不勾結的人際關係;提倡中庸,拒絕一切極端主義;溫文爾雅,以光、熱、親切感染人的風範。

余秋雨特別強調,走極端者往往喊出讓人痛快的口號,卻會壞事,有如走在懸崖峭壁的英雄,只為滿足表演慾,除了自己危險,更會讓追隨者也置身險境,只有走中道,才能走出一條可行的路,也是自保且救人的最高道德。

佛教思維克服君子弱點

如果君子之道已在華夏扎根,佛教何以能在中國立足?甚至成為民間社會主要信仰?余秋雨坦言,源自印度的佛教,有超越諸子百家的思維,足以補強君子之道的先天缺陷,引領君子走出困境。

把生老病死的人生當嚴肅課題認真研究、表述方式簡潔痛快明白、讓人感受真實存在的戒律、紀律嚴謹的僧團組織,余秋雨認為,這些佛教的思維方式,可幫助君子之道克服弱點,兩者結合為精神洪流,讓中國人在亂世中懂佛理、也落實君子之道。

空性慈悲生命清朗自在

「佛教幫了我大忙。」余秋雨感性地說,多年讀《心經》,「緣起性空」讓他涵養出不避、不入、不應的處事態度,平安走過災難紛擾。他認為,當君子若不徹底,很容易陷於「太在乎自己」的我執痛苦,這時,「空」是唯一解藥,有了「空」的自覺,生命會重獲清朗自在,慈悲也油然而生,願意引導更多人去到美好的彼岸。

余秋雨表示,為他播下善種子的,是不識字的祖母。祖母因為常到寺廟誦經,無形中建構「行善積德」的中心思想。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祖母有個行事準則,自家孩子可飲生水,卻堅持提供開水讓難民孩子喝,因為自家人拉肚子有郎中治,難民孩子則沒錢找郎中。中國民間社會有許多像祖母這樣源自佛教信仰的美好善行,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中,君子之道的文明方得以延續。

儒釋輝映創造大唐氣象

「只有君子之道,文明無法顯現大氣象。」余秋雨大力推薦聽眾重讀北魏孝文帝的歷史,他是鮮卑人,是佛教徒,也是君子之道的踐行者,一手打造融合希臘、巴比倫、波斯、印度文化的「雲岡石窟」,廣納世界文明的氣魄,為大唐氣象奏出序曲。

「綜觀歷史,真正的大君子,一定親近佛教;真正的佛學大師,對君子人格也不陌生。」和星雲大師相交多年的余秋雨表示,在大師身上可看見兩者的高度結合,大師早已超越一般意義的「佛學大師」,更具備傳統儒家的「君子之風」。

余秋雨以「一個提倡君子之道的人拜見大君子」形容這場演講,是此趟台灣系列演講圓滿的終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