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科企:認證利業務發展
  • 新葡京年內分階段重裝
  • 廿四本地企獲官方科企認證
  • (一家之言)借政策東風 拓琴澳研學遊
  • 澳門赴泰參加美食之都年會
  • 穗育三美食集聚區 建餐飲地標
  • 港股通或免股息稅 高息股有支持
  • 宏利進駐金銀島 租六萬呎樓面
  • 狄恆企業獎下周一接受報名
  • 近期金融市場回顧
  • 首季商住單位租金俱升
  • 科網股發力 港股站穩萬九
  • 銀娛首季EBITDA28億 按年升49%
  • 嘉佩樂明年中開業
  • 五月首十二天賭收86億
  • 四月底外儲2,292億升1.3%
  • 加強外地車輛的規管
  • 澳應積極部署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 談路環市區公交接駁
  • 普京提名別洛烏索夫當防長

杜絕不公 理順銷售環境

2014-07-03 00:00

    杜絕不公   理順銷售環境

    過去十年,本澳經濟騰飛,樓價漲十倍,居民收入雖然提升,但與樓價距離越來越遠。

    樓價近年拾級而上,政府為調控房地產推出系列措施。一○年推出“劉八招”,一二年再推“新八招”,樓市成交量已創非典以來新低,但樓價依然直線上升。最近新樓呎價已達一萬七千元水平。

    從政府角度,推出眾多措施已達抑制炒風成效,外地人置業比例已不足一成,然而是否代表炒風不存在?本澳向來投資工具較少,大部分人以房地產作為主要的投資產品,縱使逾九成買家均為本地人,當中首次置業所佔比例微乎其微。按照金管局指引,三百萬以下物業可申請九成按揭,現時四十年唐樓樓價已逾三百萬,該價位以上、八百萬以下,首期需要三成,連同估價差距,基本要五成首期才有機會“上車”。一般首次置業,再慳儉都難湊夠一兩百萬元,故估計大部分本地買家是購置二套或更多物業。

    政府考慮調控措施時,不希望“出重拳”令本地居民受影響,甚至變成負資產。值得商榷的是,政府可透過政策規範行業操作,杜絕炒風,令市場交易更公開透明。以去年推出《樓花法》為例,政府規範發展商需要完成地基工程、完成分層登記、獲發銷售准證才可銷售樓花,避免發展商“爛尾”或一屋多賣,亦是對小買家最基本的保障。

    但參考鄰地香港,樓花必須按實用面積計算,避免發展商銷售“發水樓”,本澳亦不乏實用率僅五成的豪宅樓,但香港規定售樓資訊誤導買家將判刑事;限制發展商不可銷售物業予親友,杜絕“摸貨”;所有價格需要向政府申報,縱使調價亦需通報政府。

    反觀本澳,發展商“擠牙膏”式銷售樓花,擁有數百單位樓盤,每次祇銷售數十個,每日祇拋出十個,然後聲稱反應理想、供應量有限,翌日上調價格,數天內樓價哄抬不小。

    政府推出調控措施不代表要打擊樓市,而是令市場真正持續發展,所有買家都可在更公平、透明環境下購買物業。畢竟樓價與整體經濟掛鈎,經濟向好,樓市自然上升,但政府亦有責任完善法律監管。小業主買樓置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資,當局應確保所有買家獲同等待遇,理順銷售環境,杜絕發展商透過中間環節舞高弄低,存在不公平現象,相信會較直接打擊樓市效果更理想。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