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 特首晤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就共同維護澳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澳大河隧演習封路
  • 「存憑有理」抽獎揭曉
  • 利賓納濃縮飲品代理商 擴大回收有問題批次
  • 剛果男來澳前已證實患染 澳現今年首例虐疾個案
  • 澳確診一宗輸入性登革熱 患者菲婦病情危重
  • 民署辦「食衛督導員」課程
  • 年來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怵目驚心 當局擬修改職安健法規 廿人以上工地須配備安全督導員
  • 女友涉以假口供誤導警方遭法辦 賭敗港男爆竊維生被拘
  • 黑沙九澳巴士站點調整
  • 兩巴士站維修停用
  • 電騙再多一宗 女損失百萬人民幣 反詐騙聯動機制啟動
  • 紅色通緝令走私大案外逃紀某印尼落網 國際刑警移交拱關專案組
  • 休漁期結束 海事局內港指揮海上交通 澳百多艘漁船揚帆出海作業
  • 「壽司店食安」講座報名
  • 中總青委與大馬青商加強交流
  • 金業公會向會員商號 進行黃金成色檢測
  • 珠檢疫局排查供港澳禽蛋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首屆理監事就職 何猷亨籲青年齊學習井岡山精神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 問卷調查下周展開

澳門人口密度問題嚴重嗎?

2015-05-04 00:00

◎ 本澳人口「爆炸」情況引起關注,《澳門論壇》昨日探討。

【專訪】本澳人口密度已突破每平方公里二萬零五百人,列入世界最高人口密度地方之列,社會對人多車多「爆燈」造成生活質素下跌狀態早就怨聲載道。昨日澳廣視的《澳門論壇》探討此議題,但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嘉曾認為,相對印度的孟買、孟加拉和中國多個城市,澳門人口密度其實「不算嚴重」,只屬中上水平,。他舉例,上海黃浦區每平方公里有五萬三千人,廣州越秀區有三萬七千人。

李嘉曾的言論引起了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的反駁,他在台下發言指出:「印度人坐巴士坐火車要爬上車頂,難道澳門人以後也要爬上新福利?走落鴨涌河沖涼?」他指出,如果政府在房屋、醫療、教育的長遠規劃無為本地人著想,係「大食細」的情況下,是變相迫澳門人出去。他認為,民間不應盲目迷信區域合作,如果民生設施都要搬出去,本地文化、歷史傳承消失,最後澳門還剩下甚麼?

論壇嘉賓的議員關翠杏亦不認同李嘉曾的「不算嚴重」說法,她認為,不應簡單只看澳門有幾十萬居民,還要看每年有三千萬遊客,其中交通承載力怎樣?現時巴士每日的運載量已達到五十萬人次。再者,如果外僱都返內地住,則帶來通關和交通的更大壓力。

近年人口增加令到澳門人的生活環境相當擠迫,她指面對這樣情況「相信所有人都覺得不舒服」,而且不只人口增加,還帶來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包括道路,公交,社會服務設施等的增加,跟著就是資源的競逐,這對澳門居民、對澳門未來整體發展不利。她批評,「其實早幾年本澳的總體承承載力已『爆燈』」,但政府沒有予以重視。關翠杏形容,新城填海是假象,因為按照現在的進度填海工程需頗長時間,且填海新城土地面積不多,難以配合本澳人口增長,因此政府要重視如何適當處理人口增加的問題。

至於「透過區域合作,讓居民到澳門以外生活是否一個好方法?」關翠杏質疑,「甚麼是澳門居民?將澳門人放逐晒到外面,點叫澳門居民?澳門不單勞工要外求,連居住問題也要外求,咁呢個政府仲有咩用?」她認為,政府要解決人口密度問題,不能將「波」推給你去橫琴珠海,這要從根本上解決本澳的宜居宜行宜遊,「返嚟返工出外睡覺,這不可行,你(政府)要令居民有安定的生活。」

身兼議員及珠海市政協常委陳美儀在論壇上指出,澳門已走入困局,錯在政府過去十多年沒有做好規劃、舊區重建、住屋、醫療等,而到橫琴也是給澳門人多一個選擇,不過這應基於市民的自願。

論壇另一個嘉賓群力智庫中心副秘書長張淑玲認為,入境旅客數字及人口密度反映城市負荷能力已達臨界點,希望當局因應目前各區人口分布,做好社區配套。

李嘉曾又指,市民對人滿為患的不滿,不在於密度,而是對民生設施和政府服務是否滿意。「為何過去一個大家庭都可以擠在一起住?」如果興建立體城市和交通系統,例如高空人行道系統;加建社區衛生中心、老人院,不需要朝朝百幾人排隊等巴士,那市民的怨氣自然會減半。他認為,政府處理好軟件問題,居民心理就平衡,那(人口多)擠一擠也不是大問題了。

現場發言的市民質疑,政府說無地,但澳門以往的填海地不少落入私人公司和利益集團手中;有市民指舊區重建一等十多年仍未見影,區內衛生和居住條件惡劣;也有長者坦言,想過遷入橫琴,讓出澳門的物業給子女居住,但當地九成樓花沒有預售證銷售,如果將來在質量和做房產證上出現問題,擔心會血本無歸;還有意見指,本澳交通問題嚴重,過去較容易搭巴士,但現在等了幾部車都無法上到車;另外有指物價甚貴,只能到珠海買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