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性侵案或逼歐洲收緊難民政策

2016-01-12 04:37
    【新華社布魯塞爾1月10日電】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表示支持修訂相關法律,對在德國犯罪的難民和避難申請者實行更嚴格的處罰。
    2016年新年伊始,德國科隆性侵事件震驚歐洲。隨後,德國其他城市、芬蘭、瑞士、奧地利也紛紛報告類似事件,而肇事者大多疑為難民。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事件激發歐洲各國排外言論,歐洲難民政策恐將收緊。
  看法仍有分歧
    跨年夜當晚,上千名有“阿拉伯和北非面孔”的青年男子聚集在科隆火車站站前廣場燃放焰火,醉酒尋釁。他們選擇女性目標並將其圍住,隨後展開性侵和搶劫。德國警方目前已接到300餘起相關報案,司法部長馬斯稱這是一起“全新形式的有組織犯罪”。
    隨著科隆性侵案情的不斷披露,難民涉案已毋庸置疑。德國警方當晚拘留的嫌疑人中,已證實大部分人持有德國避難申請證明,國籍是敘利亞。在目前已遭逮捕的32名嫌疑人中,有22人是初來乍到的難民,正在德國申請庇護。
    有分析人士認為,研究證明,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會導致暴力和性犯罪風險大幅增加。客觀來看,以男性為主的難民潮令歐洲男女比例失調加劇,也會令性侵案件增多。
    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2015年經由義大利和希臘進入歐洲的成年難民中,超過66%為男性;在無成年人陪伴的18歲以下難民中,約90%為男性。
    但也有學者認為,肇事者的難民背景不應被過分強調,實施性犯罪的“高危人群”不應以種族和地域區分。
    歐盟媒體《歐洲觀察》援引德國女權主義者安妮•維祖雷克的話指出,“性侵犯”並不是難民潮的特有附屬品,科隆性侵事件不能被用作宣揚種族主義的藉口。
  “疏”:加速難民融入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科隆性侵事件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但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難民融入西方社會的現實困難。
    去年,歐洲迎來超過100萬難民和非法移民,其中大多是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青壯年男性。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說,在中東,女性社會地位低,持有這種觀念的難民在抵達歐洲後很容易出現不尊重女性的行為。
    北歐國家挪威早些年便曾遇到過類似情況。挪威國家廣播電臺報道說,2009年至2011年,與難民或移民有關的性侵案在挪威城市斯塔萬格高發。法庭資料顯示,平均每20名性侵犯中只有3名是挪威人,其餘均是難民或移民。
    因此,挪威政府在2013年要求所有難民中心向難民提供相關課程,講授西方文化和社會規範,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
    科隆性侵事件發生後,比利時政府為防止類似事件發生,計劃借鑒挪威經驗,在難民安置中心講授性別平等課程。
  “堵”:加強邊境管控
    對已進入歐洲的難民可以用“疏”的方法,而對還未抵達的難民,更多歐洲國家則正在轉向用“堵”的招數。
    科隆性侵事件令歐洲反難民呼聲高漲,右翼政黨借機炒作,加劇了難民問題的複雜性。一些原先對難民持開放態度的歐洲國家態度轉向消極,紛紛收緊邊境管控以期“堵”住洶湧的難民潮。
    德國排外組織支持者9日在科隆示威,要求德國政府限制難民,示威隨後演變成騷亂。警方動用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並逮捕數人。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德國人支持恢復邊境管控,比去年9月上升12個百分點。
    面對沸騰的民怨和輿論壓力,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9日達成黨內一致,計劃修改法律,降低驅逐有犯罪行為外國人的門檻,在德難民和避難申請者若犯罪並被判刑,將失去在德居留權並被驅逐出境。而按德國現行規定,避難申請者只有在被判3年以上刑期的情況下,才會被驅逐出境。
    瑞典、丹麥本月4日相繼宣佈實施邊境管控。歐盟雖然6日急召瑞典、丹麥和德國官員探討申根區的人員自由流動問題,但對各國的邊境管控行為也只能聽之任之。同時,歐洲各國對各自管控邊境的決定也更加理直氣壯。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趨勢看,不管是出於維護自身安全需要還是迫於輿論壓力,歐洲的難民政策恐怕都將收緊。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