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聚焦習近平阿盟首次演講三大亮點

2016-01-23 05:31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訪問阿拉伯國家的習近平,用中國兩千多年前哲人管子的一句古語,表達一個古老文明對另一個古老文明的問候。
  對於習近平21日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的演講,此間專家認為,這篇既處處可見中阿智慧又有務實合作舉措的演講有三大亮點,一是提出了中東和平問題的中國主張,入情入理;二是提出了四點建議共建“一帶一路”,真金白銀投入,互利共贏可期;三是提出了“百千萬”工程促民心交融,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
對話和發展破解“中東之問”
  中東向何處去?這是世界屢屢提及的“中東之問”。習近平給出的答案是:化解分歧,關鍵要加強對話;破解難題,關鍵要加快發展;道路選擇,關鍵要符合國情。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中東問題複雜由來已久,有歷史和現實原因,又有各種勢力介入,只有對話和發展才是最終解決之道。而道路選擇要符合國情,這也是中國發展的切身經驗和體會。
  李紹先表示,中東問題最突出的是巴以和平進程和敘利亞危機和平解決進程。這兩點習近平主席都有提及,除呼籲停火和政治對話外,還向巴方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葉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
  在此基礎上,中國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就易得到最廣泛的支持。習近平提出“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定行動”,也成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四點建議的頭一條。
  “習近平主席還明確提出中國在中東不找代理人、不搞勢力範圍、不謀求填補‘真空’,這些最能受到飽受動盪的中東國家共鳴。”李紹先說。
  為實現中東和平進程,中國也提出了實在舉措:建立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組織100名宗教界知名人士互訪,加強中阿網路安全合作,提供3億美元援助用於執法合作、員警培訓等專案,幫助地區國家加強維護穩定能力建設。
產能對接助力中東工業化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此次中東行的重要議題,也得到了各國的積極回應。在阿盟總部,習近平提出四點建議共建“一帶一路”,除“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定行動”外,還有“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新合作行動”、“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宣導文明交流互鑒,開展增進友好行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告訴中新社記者,如果和平對話解決的是穩定問題,後面三點解決的就是發展問題。特別是把中國的產能優勢與中東多國急需的工業化結合起來,符合雙方利益訴求,如果合作順利,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實際效益。
  習近平提出的產能對接行動,包括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向中東國家提供的100億美元商業性貸款、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等。
  李紹先說,從傳統能源到金融、新能源、高新技術、基礎設施合作,意味著中阿合作範圍更廣,含金量更高。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豐富、中國裝備性價比高,中東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工業化水準各異,如果能得到很好落實,還能新增就業崗位,改善相關民眾生活條件,因此產能合作既是經濟工程,更是為民眾謀福祉的民心工程。
“百千萬”工程促民心交融
  為了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習近平還提出將實施增進友好“百千萬”工程,包括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邀請100名專家學者互訪、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邀請1500名阿拉伯政黨領導人來華考察、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等。
  李紹先說,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古老文明,由於語言和距離等種種原因,兩國民眾接觸還不是很多,這些舉措涉及教育、文化、藝術、青年各個方面,旨在面向未來,促進民心相通。
  “正如習近平引用阿拉伯詩人的話說,‘當你面向太陽的時候,你定會看到自己的希望’。”李紹先表示,今天播種的中阿合作的種子,未來將開花結果,對中阿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未來一代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