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不只是舊屋

2016-07-19 11:04

一幢舊房子博物館,就是擺放着名人生前用過的物品,讓人體驗昔日名人生活的空間,房子是固定的,間隔改動空間亦甚少。一成不變繼而僵化是否名人故居必然結局﹖
盧家大屋、鄭家大屋、葉挺故居、孫中山紀念館……澳門的名人故居多不勝數,但屋內的展品都沒幾件,陳設亦十數十年如一日。除少數因屬世遺建築而遊人如織外,大部分都門可羅雀,甚為冷清。
根據澳門統計局的《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在2015年第二季,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的本地居民,為9.56萬人次,比2014年的12萬(2013年13.7萬)大幅減少。當中表示不去參觀是因為「之前曾參觀」的,於2015年佔40.9%,比2014年增加14.4%。
一幢舊房子博物館,就是擺放着名人生前用過的物品,讓人體驗昔日名人生活的空間,房子是固定的,間隔改動空間亦甚少。一成不變繼而僵化是否名人故居必然結局﹖
非也,這一切視乎我們對歷史的好奇。簡單一幢舊房子:是甚麼時代的建築﹖為何建在這?有多少人曾住這﹖他們的關係怎樣﹖……以上每個問題都可成為展覽的開端。美國就曾有大學組織學生,為 Providence 的 Stephen Hopkins (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故居,設計出有關Stephen Hopkins家中的女眷及奴隸生活的展覽,既從新角度展現這家人身處的社會,亦同時使公眾的興趣因展覽更新而得以保持。
一些博物館更會舉辦多種活動,增加社區連結。例如鄰近的John Brown (美國早期富商及廢奴主義者)故居每年夏天逢周四黃昏都會舉行的「榆樹之下」音樂會(Concert under the elms),吸引社區內的一家大小。康涅狄格州的Mark Twain 故居也會不時舉辦文學講座與寫作班,推廣文學創作。
於是,一所名人故居不再是擺放古舊物件的貨倉,更是滙聚社區的人文中心。
事實上,舊房子的可塑性高。即使仍處於正研究如何修復的階段,亦可成為讓公眾了解文物修復的地方,促進社區討論。華麗如Newport 的 Rosecliff,更可成為電影《The Great Gatsby》的拍攝地點。
因為我們身旁的舊建築不只是由磚塊和木板搭成的四幅牆,亦是與澳門人關係密切、有血有肉的故事,是澳門故事的有力見證。努力發掘當中的深層意義,是教育澳門人這地方值得我們自豪,教會我們對多角度思考,共同討論,包容並存。使建築的故事僵化,無疑是慢性謀殺這地方該有的歷史地位與澳門人對這地方的歷史闡述的想像。
空間的意義、歷史的意義都需要多重深耕。既然已定性為博物館、定性為世遺城市,不斷發掘並研究自己的歷史便是我們的責任。龍環葡韻的土生葡人之家,甚至是盧九花園,也同是記載着昔日澳門人生活的建築。除了休閒公園以外,還可成為澳門歷史怎樣的深層象徵﹖這需要澳門人一同探索。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