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一塊餅

2016-09-13 11:53
記憶藏在哪﹖原來在一塊餅中。一咬,一直強忍的淚水立即缺堤,崩湧而出。
那是我小時候爺爺常買的加蛋餅。那時,剛退休的他常到紅街市買菜,也於是不時到桃花崗給我和姐姐買加蛋餅和金錢餅。在那個薯片和可樂被大人們視為禁品的年頭,那是我們最喜愛的下午茶。爺爺就住在我們旁邊。每天做完功課總向父母房間喊一聲,然後立時溜到爺爺嫲嫲家,捧着餅罐吃着加蛋餅,喝着葡萄糖水(偶然還有霍士果汁糖),滿口都是甜。
那時候,爺爺精神還很好。胖嘟嘟的他,手掌很大,很溫暖;家裡總有疊A4白紙、中華牌鉛筆和有很好寫的原子筆(現在文具店賣兩元那種)。每次逕自走到爺爺的書枱前(彷彿書枱是我的)問他要紙筆,他總會徐徐抽出一張全新的白紙讓我畫個夠。每次畫完讓他看,喝着三合一即沖熱奶茶的他總會說畫得好,而媽媽卻說:人的腳怎會是這樣的﹖
那時候,逢星期天我們都會和爺爺嫲嫲上茶樓;那時候,爺爺家裏有隻橘色的貓咪。逢星期日下午,總會看到爺爺在拆魚肉給貓貓吃。那時候,加蛋餅是垂手可得的幸福。
一切一切的回憶封塵已久。我們漸漸長大,由拖着爺爺的手,變成挽着其手臂同行,再變成總走在前方。有了零用錢,炸雞與汽水變得比加蛋餅和葡萄糖水吸引。考上外地的大學,得到親友照顧還是因為爺爺的關係。但探望爺爺的次數,卻因為生活、因為上進,而變得越來越少。到後來爺爺健康日差,胖嘟嘟的他變得異常瘦削,甚至新年也不願見我們,只是托嫲嫲將利是送出。
然後,爺爺離開了。這年中秋,我路過桃花崗,突然很想買一包加蛋餅。雙腿不由自主地走到餅舖前。接過餅,一咬,淚水傾流而出。原來,原來爺爺和我的回憶盡藏於這味道之中。我突然很害怕桃花崗的加蛋餅會消失,然後我會忘記與爺爺一起的回憶。
因為,那不是一塊普通的餅。那條餅店前的路,是爺爺生前每日走過的;那家餅店,是爺爺認可的;那些餅,是爺爺為哄孫女們開心而特地買的。那塊餅,那個味道,是爺爺對孫女們的無盡厚愛;那個造餅師傅、那位餅店老闆,見證過爺爺確曾存在。
因為那塊餅、桃花崗,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我們的回憶不藏於口號,而藏於風景、聲音、味道、氣味與觸覺之中。因着這些,世代之間有了共同回憶,我們才相信──這是我家,世世代代皆是如此,皆會如此。
這裏舊有的一切,是經歷,是成長,是愛。願這味道、這風景可被留下,莫失莫忘。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