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高雄海灣城市論壇受抵制使其圖謀破局

2016-09-06 04:41

  高雄市舉辦的「海灣城市論壇」將於今日登場。這個為期三天的活動,是台灣地區第一次由地方政府發起的國際型會議。高雄市政府為擴大高雄市在國際上的影響,向世界各國的港灣城市廣發英雄貼,邀請其首長出席。而為了配合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還特別強化對南亞港灣城市的邀約,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城市,期望蔡英文能以高雄市作為「新南向」的前進基地。到昨日為止,共有二十四個國家的四十四座城市代表及講者出席。然而,高雄市政府邀請上海、天津、深圳、福州和廈門等五個中國大陸城市出席,一直都沒有得到回應,主辦方已經判斷,非常有可能缺席本次論壇。高雄市長陳菊昨日下午受訪時坦言很可惜。
  對陳菊來說,中國大陸的五個城市沒有出現出席其精心策劃的「港灣城市論壇」,而且還是大陸的五個城市收到請柬。甚至市政府還曾派出官員到這五個城市親自去邀請參與。但卻是「只讀不回」。這對一心要搞出政績的陳菊市長來說,是難免高度失望。不因為她舉辦這個「港灣城市論壇」的目的,除了是要展現自己舉辦國際活動的實力之外,更是要推銷自己在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已經「停擺」的情況下,還有能力繼續與大陸進行良性互動,從而為在今年底取代林全出任「行政院長」,積累更多的政治資本。然而,「東風不與菊姐便,長使英雌淚滿襟」。陳菊當然是極度失望了。
  其實,陳菊舉辦「港灣城市論壇」的深遠意圖,還不止于此,因為這還是屬于她個人的政治生涯前景的層次。她的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是,要以「地方交流」的迷糊藥,引誘大陸的上海等五個港灣城市的首長「落沓」,從而沖破北京在「五二零」後,關閉兩岸官方往來大門的「圍城」,實現民進黨二十一世紀的新型「地方包圍城市」戰略。另外,由于「港灣城市論壇」還有配合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目的,希望高雄市能夠成為「新南向基地」,因而特別強化南亞港灣城市的邀約,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城市,在此背景之下,倘若大陸的城市也來參加,就等于是為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背書」,并在客觀上與習近平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著干」。這樣,就更能凸顯陳菊的政治謀略及才干,比本來就因自己曾經歷過「黨外」鬥爭,并因此而坐過牢,還曾參加過「國代」和高雄市長選舉,比只是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從學校門到機關門的「三門」官員,及從來未有參加過民主選舉,亦即未曾經過「民主洗禮」的林全,要好得多之余,更因自己的上述政治謀略,及為蔡英文分憂解愁的「忠肝義膽」,顯得更有資格接任「行政院長」。
  其實,與在外省人眷村出身的林全相比,陳菊更得蔡英文信任。陳菊不但早在「黨外」時期就投身與國民黨政權的鬥爭,并因是《美麗島雜志》的編輯委員,而在「美麗島軍法大審」中被判刑坐牢,而且還是「新潮流系」元老。當年參選高雄市長選舉,是以「走路工」的欺騙手段當選的。不過,在出任高雄市長後,經營市政還算不錯。高雄縣市合併後,此前的一任市長任期不被納入「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因而包括合并後的兩個任期,是多任一個任期。但終究今個任期屆滿後就不能再爭取連任,必須另行尋找政治出路。
  幸好陳菊與蔡英文的關係密切,因而二零一二年蔡英文因敗選「總統」而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就指定由她代任主席。蔡英文再次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倘在召開民進黨中常會和中執會時,蔡英文不克出席主持,也是委托陳菊代為主持。因而有消息說,如果林全的表現繼續不濟,導致蔡英文所承受的政績壓力更大,就將會讓行政經驗豐富的陳菊來取而代之。但最早也必須在今年十一月底之後。因為此時陳菊的本任市長任期已經過半,辭職后無需進行市長補選,只須任命代市長即可,避免勞民傷財,當然更是緩和黨內鬥爭。實際上,從南臺灣「一片綠油油」的政治態勢看,即使是進行高雄市長補選,也將是由民進黨的候選人當選,「肥水」不會流進「別人田」。但在民進黨內,卻有多人覬覦這個位子。陳菊是希望「新潮流系」的副市長劉世芳接棒,而也曾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還是代表民進黨首次奪取高雄市長),則希望再「輪替」到「謝系」出任。但即使是在「新系」內,也有兩人趙天麟和管碧玲相爭,為此在今年七月的民進黨中常委選舉中,由于兩人不和,在「謝系」需禮讓一席給「海派」的候選人之下,連另一席本來已經「入袋」的中常委也丟失,使得「謝系」從原先的兩席蛻變為「零雞蛋」。在如此惡鬥的形勢面前,正為就職後狀況百出而焦頭爛額的蔡英文,還需抽身出來協調。
  因此,如果陳菊的「港灣城市論壇」舉辦得成功,而且還能邀請到大陸的港灣城市參加,她就更具政治資本要求由自己的副手接棒。尤其是當大陸的港灣城市應邀出席,即使未能五個城市都到齊,也是民進黨沖破北京制裁民進黨政權的「桎梏」,為蔡英文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代核心內涵,而被北京「停擺」兩岸聯絡機制來「解套」,從而為民進黨實施二十一世紀條件下的「地方包圍中央」戰略,打響第一炮。
  民進黨在二十世紀實施的「地方包圍中央」戰略,是先從經營好屬于地方政權的縣市長選舉開始,在奪取更多的縣市長後,促成量變向質變轉化,最後奪取「中央」政權。事實也證明這個戰略是成功的,在一九九七年的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一下子拿下了十三席,而且都是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經濟體量較重的縣市;而國民黨保住的縣市不是外島縣,就是貧瘠縣,氣勢和實力都大為不如民進黨。結果,僅在兩年多后,民進黨就在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中,由陳水扁當選。從而實現了「對方包圍中央」的戰略意圖。
  現在由于民進黨已經再度執政,因而其要實施的「地方包圍中央」戰略,其標的已經不是臺灣地區的「中央」執政權,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就是要突破北京對臺北的「停擺」,以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推動兩岸地方交流的方式,擴大影響后,循序漸進地進進中央層級的兩岸交流。由於民進黨已經拿下十三個縣市的政權,佔大半壁「江山」,其「起步點」與上次實施「對方包圍中央」戰略相同。當然,兩者不能完全類比,但意涵是一樣的。
  實際上,一些民進黨執政的漁農縣,在大陸不來收購漁農產品之下,當地漁農民的生計大受影響,這更是使得民進黨的縣政府的政績也隨之失落,因而都在醞釀組團訪問大陸,要求對岸恢復收購漁農產品,其實更是附帶「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意圖,在突破地方層面的交流停滯之后,沖擊最高層次的兩岸交流。而陳菊則是要籍著舉辦「港灣城市論壇」,搶先打響這個戰略的第一炮。但由于大陸五個港灣城市保持高度警覺,而且更是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使得其如意算盤打不響,流產了。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