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文總奪權鬥爭的要害是要推動文化「台獨」

2016-11-23 05:25

  蔡英文上台後,表面說是要對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不對抗,不挑釁」,但在實際上卻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強了「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的部署。實際上,在「組閣」時,最早落實部長人選的部會,就是「文化部」和「教育部」這兩個屬於意識形態及上層建築的機構,並分別委任「台獨」分子鄭麗君和潘文忠出任。其中前者曾經在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任內,支持「獨派」學生陳為廷於踐踏「國會」、官員,並在「太陽花學運」期間質疑馬英九是要急著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以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兩岸和平協議鋪路。後者則在「國教院」副院長任內,負責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規劃工作,此時正逢馬英九政府進行微調課綱,他因為不配合課綱調整工作,而被調離職務,遭到冷凍。因而,此二人都是推動「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活動的急先鋒。尤其是後者,最近推出全島八十多所大學聯合擴大向港澳和海外僑生招生的活動,這盡管是因應島內生源嚴重不足的「救亡」行動,但也不無參透著要為「台獨」事業爭奪青年人的「潛意識」其實是「明行為」。
  而在近日,圍繞著「中華文化總會」發生的「奪權鬥爭」,就更是蔡英文推動「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互動的重要一環,而且還是自己親自赤膊上場。誠然,從中華文化總會」的發展軌跡看,在二零一零年一月之前,該會的會長都是由領導人兼任。但在兩岸關係緩和之際,馬英九考慮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需要,因而不但是為該會改名,將帶有「兩國論」意涵的「國家」改為「中華」,而且還讓沒有任何公職的劉兆玄接任原由自己兼任的會長,以方便到大陸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及邀請大陸文化團體或個人到台灣地區進行文化交流。
  但蔡英文卻急不迫待,要向劉兆玄進行「奪權鬥爭」,要劉兆玄辭職,並在新一屆會員大會舉行前夕,託人急忙向總會送交新入會的幾百人名冊,而且更是赫然有蔡英文的名字在內。這顯然就是要接任會長的部署,因而倘是連會員都不是,又如何會被會員們選舉為會長?劉兆玄的抵制,包括以技術的理由拒絕接收該批入會表格,及拒絕辭職。這如其說劉兆玄是「棧戀」,但不倒說是他不願見到這個主要職能是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團體,落入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的手中,並被她改造成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的重要利器。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總會」及其前身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就是為了維護中華文化。當時,中國大陸正在鬧「文化大革命」,台灣當局為了維護傳統中華文化,發揚革命精神,與「文化大革命」運動分庭抗禮,以顯示台灣當局才是正統中華文化的代表,而發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並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還規定每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該會的首任會長為蔣介石,並在他的督導下,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前後出版大量中國古籍書目,像《周易今注今譯》、《老子今注今譯》、《詩經今注今譯》、《孟子今注今譯》、《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鑒》等,使其文字顯明易懂化,讓普通民眾能讀得懂,以普及中華傳統文化。
  但陳水扁上台並接任會長後,隨著他在政治上推動「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及「終結《國統綱領》,廢除『國統會』」,以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台獨」分裂活動,將該會該名為「國家文化總會」,強調了「正常國家」的意涵。
  馬英九上台後,接任會長,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將帶有「兩國論」色彩的「國家」二字刪去,再次改名為「中華文化總會」。並考慮到自己的身份不便到大陸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就禮請當時已經沒有任何公職身份的劉兆玄出任會長。為實現馬英九「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文化政策,以解決兩岸語言用字的差異,劉兆玄提出「中華語文知識庫」計畫,由兩岸同時運用雲端技術編寫,讓知識庫超越原本辭典框架,內容涵蓋詞庫檢索、漢字藝術、漢字數位學習等單元,先後出版了《兩岸常用詞典》,及《中華語文大辭典》。後者全書共收錄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九條字詞,內容包含兩岸具當代性、差異性的詞語,反映兩岸用法異同,以方便兩岸交流和一般民眾使用。
  倘蔡英文出任該會會長,說不好又將會去掉其「中華」兩字,重新使用「國家」二字,甚至是乾脆改為「台灣」二字。以紀念並弘揚自己親自擬制的「特殊兩國論」,或固化民進黨現在流行正夯的「台灣是能國家」。從此。就利用該會作為宣揚台灣本土文化,甚至是「台獨文化」的基地。
  除了之外,這次「中華文化總會」的奪權鬥爭,還蘊含著「馬王政爭」的延續。因為連署要求劉兆玄「辭職」信函的十二名行政、諮詢委員中,赫然有王金平的名字。眾所周知,劉兆玄是馬英九的老友,一直為馬英九出謀獻策,包括二零零五年縣市長選舉時,馬英九祭出「縣市長不過半就辭黨主席職」的奇招,據說就是劉兆玄先想出的點子。果然,馬英九的支持者們擔心他將會喪失國民黨主席,而讓王金平「冷手拾個熱煎堆」,因而踴躍投票,促使國民黨大勝,為兩年多後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進一步打好組織基礎。因此,馬英九上台後的首任「行政院長」,就是劉兆玄。
  而王金平參與向劉兆玄「迫宮」的活動,就是衝著劉兆玄是馬英九的「替身」。而且,更是典型的「項庄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是針對劉兆玄,其實卻是劍指馬英九。
  當然,也不排除王金平如此積極地參與「迫宮」,可能是另有原因,那就是蔡英文採取「馬英九模式」,將王金平委任為新會長,以利於他利用該會的職務,到大陸活動,爭取成為「二軌」交流的「利器」。實際上,本來蔡英文是有意延攬王金平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但王金平考慮到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聯絡機制已經完全「停擺」,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根本不能發揮作用,因而拒絕了蔡英文的「好意」。而「中華文化總會」的活動,是無需承認「九二共識」也可到大陸進行文化交流活動的,當然是急不及待,積極參與奪權鬥爭。不過,從蔡英文也要入會的情況看,可能只是「為她人作嫁衣裳」而已。
  民進黨及蔡政府推動「去中國化」及「台獨文化」活動,已經到了心智不正常的地步。實際上,身為「新潮流系」干將的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在審查「僑委會」的預算時,就以「扯鈴」是為「中國統戰」服務為由,將資助扯鈴活動的經費全部砍光。其實,扯鈴的起源地雖然是在大陸,但現在大陸地區已經沒有多少人玩了,反而是在台灣地區大行其道,而且還將之發揚光大,成為每逢喜慶活動必備的節目,甚至在參加國際民俗活動比賽時獲得大獎。這就像「中華文化總會」成立時,大陸地區正在「破四舊」,台灣地區卻在推廣中華傳統文化那樣。
  因此,這場奪權行動,撕下了蔡英文「不對抗,不挑釁」的畫皮,進一步暴露了其進行「文化台獨」,「去中國化」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