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英文將步當年陳水扁的後塵?

2017-04-28 04:22
  蔡英文昨日接受路透社專訪。這是蔡當局公共關係團隊的精心安排,也是不論藍綠的領導人在其就職滿╳周年前夕的「招牌貨」,實際上這場接受著名外媒的專訪的安排,就是為蔡英文上台一周年的輿論造勢之舉。由於蔡英文上台一年以來,內政、兩岸、對外事務都乏善可陳,因而就籍著接受外媒專訪之機,作出了一些「故作驚人」的高論,以博眼球,沖銷其民調低迷的憂鬱氛圍。當然,可能也是要籍此「放風」,她即將要重走當年陳水扁的老路,以試探各方面的反應。倘反應正面,就像陳水扁當年在其第二年任期開始,對兩岸政策實行大轉彎,衝撞北京以至華府的兩岸政策,甚至不惜損害民進黨必須「抱大腿」的與美國的關係;倘反應不妙,則對北京未能滿足其各種期待抱持忍耐態度,繼續「維持現狀」,「不挑釁、不刺激」,不死也不活。
  蔡英文就是路透社專訪的時間點,主要的當然是其「就任一周年」。但從專訪內容看,卻脫離了通常的就任週年必會大談內部事務及「深得民心」的內容,顯然是蔡英文也有「自知之明」,在自己的民調低到慘不忍睹的情況下,沒有意思談論自己的內部事務政績,就連她最引以為傲的「轉型正義」也不敢端上桌面。實際上,不要說「追查黨產」、「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遭受激烈的反對了,就是在近日推動的幾項「改革」措施,就有如「六月債,還得快」地當即碰了釘子。比如,那個民進黨「立委」仗著人多而強行表決過關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主持會議的主席、民進黨「立委」邱議瀅在檢視過「立法院」的錄影影片後,也警覺「發現我在議事處理上的確有不周全的地方!」從而決定將在五月一日重新排定審查議程讓爭議退散,讓草案內容得到充分討論並逐條審查。在此種情況之下,又有什麼政績拿得出來炫耀一番?
  因而,蔡英文的專訪內容,就緊密聯繫其他的幾個小的時間點而展開,基本上是台灣當局的對外關係及兩岸關係,這當然也符合路透社是著名外媒的特徵,因為只有這些內容,路透社的受眾才能聽(看)得懂,至於台灣地區的內部事務,路透社的受眾可能是不甚了了,而且也沒有興趣。
  在此背景下,蔡英文對其專訪,就設定了幾個小的時間點。其一是世界衛生大會即將召開,但台灣仍未能拿到「入場券」,其二是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正在台灣訪問。
  關於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問題,是蔡英文主動提起的,因而可見這正是她在茲念茲、耿耿於懷的議題。她聲稱,「今年台灣能否參與WHA,是兩岸關係上非常重要的指標」;因而她呼籲中國大陸決策者,「不要受到傳統思維與官僚體制限制,做出不利兩岸關係的決策」。她還表示,「我希望習近平主席作為一個大國領袖,自視為領袖,要展現一種模式和彈性,使用不同角度看待海峽兩岸關係,讓未來兩岸關係可有不同的模式。」
  看來,蔡英文似乎是要向大陸下「哀的美敦書」,如果不給世界衛生大會的「入門券」,她就要「翻臉」了。顯然,蔡英文是把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看作是她目前階段最主要的政績,所謂「一俊遮百醜」,可以沖銷其施政上的無能及「亂作為」、「不作為」。倘能拿到「入門劵」,即使是像去年那樣附帶了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也都無妨。——昨日民進黨前主席、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就指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台灣不必在這上面大驚小怪」,因為這是聯合國的決議,參加聯合國的會議,當然要尊重聯合國決議。
  然而,即使蔡當局能夠接受這種模式,還得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承認「九二共識」,二是經過兩岸協商,三是接受「適當的安排」。現在,上述前兩個最基本的條件,蔡政府都並不具備,就更遑論第三點了。因此,蔡英文意圖籍著能夠在無須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可以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活動,來彰示她具有能衝破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和一個中國原則,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能耐」的圖謀,應是不能得逞。
  蔡英文去年與特朗普通了一番電話,此後就可繼續「食住呢條水」。因此,昨日她在專訪中聲稱,「我們有機會跟美國政府更直接地溝通。」「我們不排除,有機會致電川普總統本人,但這端視情勢所需及美國政府對區域事務的考量。」
  但她卻忽略了幾個重要因素:其一是當時特朗普尚未就職,可以不受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制約;其二是特朗普當時仍在陶醉在非典型競選方式的勝利之中,不受任何正軌行為模式約束,心血來潮時可以隨意率性而為之;其三是特朗普仍然沉浸在競選時「亂噏廿四」的作風之中,要把中國大陸視為主要敵人,因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但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一方面,特朗普已經就職,就必須受到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制約,而且在「當家」的現實環境下,一切政策都必須走回正軌,不能亂來;另一方面,特朗普在就職百日以來,內政混亂,怨聲載道,中美聯手解決朝核問題,幾乎成為他的唯一政績,而且也確是當務之急,更令他受到「束縛」的是,在這個問題上只有中國可以幫上忙,他有求於中國,相反,台灣根本「沒有角色」。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又怎會自廢武功,與蔡英文通話?蔡英文也算是有「自知之明」,預料到特朗普不可能主動與她通話,因而就對路透社記者說,將由她自己主動致電給特朗普。明知特朗普不可能接,因而又加上了「但這端視情勢所需及美國政府對區域事務的考量」的先決條件,說了等於沒說。
  其實,蔡英文有此明顯是「乞求特朗普賞臉」的表現,可能也與正在台灣出席國際會議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與去年十月訪台時的高調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大老闆」特朗普正與習近平「熱乎」,因而表現得異常冷靜低調,直至昨日還未與蔡英文會面,有很大關係。因而希望能借助這個「討好美國」的表態,引發莫健的注意。尤其是在台灣媒體議論莫健此次台灣之行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向台灣當局推銷武器的背景下,蔡英文不惜在專訪中主動提出,向美國購買每架售價高達四十億新台幣的F-35隱形戰機。但可能事與願違,因為美國要賣給台灣的,是那些倉庫囤積舊貨,哪會捨得F-35這類的高精尖武器?
  蔡英文昨日的表現,有點像也是剛就職一年的陳水扁。當年陳水扁在首任的頭一年,確是在執行「四不一沒有」。但當他認為自己在忍晦,北京卻沒有正面回應之後,就「翻臉拋出「一邊一國論」,緊接著為了選舉需要及掩飾其家族貪腐案,而進行了系列的分裂「台獨」活動,導致天怒人怨,連美國總統也把他視為「麻煩製造者」,最後不得不黯然卸任。
  顯然,蔡英文也正在走這條路。她自以為「維持現狀」但一直得不到北京正面回應之下,就將終於忍耐不住,要「翻臉」了。昨日她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的一些言論,就隱隱約約地折透了這些信息。
  但蔡英文憑甚麼本事「翻臉」?陳水扁的覆轍鑑誡並不遠。實際上,就在她的「不排除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通話」談話內容「出街」後,美國國務院當即指出,不評論假設性議題,但強調美國仍信守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這端的是「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