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吳敦義尋求國親合作前景並不樂觀

2017-07-11 03:39
  吳敦義當選並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重任在身。在國民黨內,首先就是團結黨內,並推動黨務革新,爭取年輕世代認同,並做好在野黨有效監督制衡的角色。在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活中,推動泛藍陣營尤其是國親兩黨的合作,爭取二零一八年地方選舉的勝利,從而在二零二零年贏回執政。在兩岸關係領域,爭取對岸消除對其兩岸觀的疑慮,重建及鞏固國共平台架構,以此來強化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導權。
  吳敦義在剛當選國民黨主席時,接受鳳凰衛視的獨家專訪,有一段話意味深長。他對於國民黨大選落敗,表示要深切檢討,因為馬政府時期,減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導致有一百二十萬的鐵票流失;加上宋楚瑜參選,又拉走了一百二十萬泛藍選民。種種跡象顯示,有兩百四十萬的藍營選民,相當不滿國民黨。
  這就是吳敦義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提出的當選後將會找回「黨友與友黨」的努力方向。在「黨友」方面,先是吳敦義所指的金溥聰硬性推動減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後是馬英九錯誤地發起「九月政爭」,損害國民黨內部團結,令到國民黨支持者「含淚不投票」,導致國民黨屢戰屢敗,從地方補選到「九合一」選舉,再到「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流失大量鐵票,終於丟掉了執政權。本來,國民黨支持者是懷著「給馬英九一個教訓」的心態,沒有出來投票的,但在國民黨兵敗如山倒,民進黨實現「完全執政」,從而仗著手中絕對權力,展開對國民黨的全面迫害,包括追剿黨產,要對國民黨趕盡殺絕,也包括大砍軍公教年金等之後,才發覺金溥聰的減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簡直就是「小兒科」。因而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天真輕率的危害性。因此,吳敦義要找回這一百二十萬鐵票,相信並不困難。
  吳敦義未說的中間選票,只要國民黨能展現善意及能力、實力,也將會有機會被吸引過來。在「九合一」選舉及「總統」、「立委」大選中,不少「三中一青選民受到「太陽花學運」影響,及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打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旗號的蠱惑,將手中選票投給了蔡英文。然而,國民黨倒了,台灣好了嗎?並沒有好,相反還差過國民黨掌政之時。而且蔡英文比馬英九更「無能」,民調更低迷,不但兩岸關係停頓,連只是惠及部分行業及人員的「紅利」也享受不到,而且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處處受肘,成了「國際孤兒」。「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治理「國家」民進黨顯然不如國民黨。以吳敦義的宣導技巧能力,相信將能夠爭取這部分中間選票。這從在國民黨主席競選的後期,吳敦義打出的幾支電視競選廣告,尤其是「民進黨最害怕的人」,「兩輪投票將導致國民黨分裂」等,就起了關鍵作用,不但讓國民黨員看到了黨振衰起蔽的前景,而且更擔心國民黨會真的分裂,因而集中選票投給了吳敦義,就連黃復興黨部也表達了對吳敦義的信任,因而在有六名候選人競爭的不利條件下,吳敦義仍能一輪投票就勝出。倘將此現象代入到社會上,對大部分中間選民可能也將會產生同樣的效應。
  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與「友黨」進行縱合連橫的問題。現在在泛藍陣營中,除了國民黨之外,還有深藍的新黨,由藍變綠的親民黨,還有在選舉時,「含淚投票」的「統派」團體。如何整合,需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這是因為,國民黨與「友黨」之間的矛盾,不但有對「九二共識」涵義的不同理解(國民黨內就已矛盾重重),即使是已經逐漸式微的「統一」意念,也發生主體的矛盾,如「右統」堅持統一在「中華民國」旗號下,「左統」贊成「一國兩制」,而且更有利益衝突恩怨,甚至於不能調和。前者在民進黨的追殺下,為避免遭受「絕門斷後」,仍可求大同存大異,後者則「死結」仍然難解。
  由此,就可見吳敦義在選後,表現了一些與其此前尤其是在黨主席競選過程中十分彪悍不同的「右傾」作為。這可能是要以先易後難的手法,爭取在意識形態上與親民黨趨近。因此,在對待英政府限制退將赴陸的議題上,吳敦義竟然與宋楚瑜同一腔調。因而就有人侃調,吳敦義是為了促成「國親會」,而刻意討好宋楚瑜,不惜自己收斂強硬立場及性格。
  實際上,吳敦義自投入國民黨主席選舉後,就一直在追求「國親合」,並以回憶往事的方式製造輿論。從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宋楚瑜找他作副手搭檔,宋楚瑜說,「敦義兄,我們二人聯手天下無敵,你就答應吧」;到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作為國民黨秘書長的吳敦義,與親民黨代表張顯耀、李復甸徹夜協商,最後終於達成「七點共識」,共同簽下國親合作協議書,除在「立法院」擋下「排馬條款」之外,還達成共同以「國民黨」名義向中選會登記「不分區立委」的共識,並決定在六屆「立委」任期結束時,協商正式合併。
  此外,還有一些人事安排的傳言,可能是吳敦義方面還放出的風聲,也可能是親民黨方面提出的「國親合作條件」,如周錫瑋出任國民黨秘書長,或是披掛國民黨旗號參選新北市長,李源鴻或李慶安出戰台北市等。由於此三人都有親民黨的背景,倘是在國民黨總部「掛帥」或掛著國民黨招牌參加選舉,就將會為促成「國親會」邁出重要一步。在目前階段,其實這些傳說中的人員調度是不錯的安排,可以在國親兩黨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甚至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奪回政權。
  實際上,按照政治學的原理,政黨的主要職能,就是透過選舉獲得執政權後,在執政過程中落實貫徹本黨的政治綱領。否則,只是一味大講政治理論,卻不參加公職選舉,或是無能力取勝,那就只能是政治團體,而非政黨。因此,《政黨法》草案就建議規定,若在一定期限內不參加公職選舉,將被取消政黨資格,退回到政治團體的性質定位。國民黨要再次執政,就必須針對目前台灣地區的實際情況,爭取中間以至淺綠選民的支持。而不能由於意識形態的「新黨化」而疏離大部分選民。
  但問題是,宋楚瑜與國民黨的恩怨太深了,而且也仗著自己在「立法院」中擁有黨團,並受到蔡英文的「重用」(利用),在某些政治資源上可能比國民黨還要優厚,因而可能會討價還價甚至「吊高來賣」。周錫瑋近日的反常「爆料」,就有人指其為不滿吳敦義違背當初的諾言,既是要訴說自己的委屈,更可能是代表「大老闆」開列較高的條件。是否如此?仍待有更多資料予以證實其實偽。 
  其實,「國親合」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於宋楚瑜的國民黨某些主席的個人恩怨的問題,宋楚瑜之所以要出走另行參選「總統」,並在敗選後另行成立親民黨,就是不堪李登輝的冷落及排斥。現在,李登輝已被開除出黨,這個因素已經消除,餘下就是與馬英九的恩怨了。但國民黨不可能拋棄馬英九,而且馬英九在國民黨內還有許多「鐵粉」,吳敦義在宋楚瑜與馬英九面前,還真的是遇到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軍警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