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閱讀療傷-讀《黑日》

2020-02-26 23:03

《黑日》插畫:Mandy
香港作家韓麗珠以日記體形式,書寫2019年4月到11月這個島上所經歷的浩刧,她觀察、參與、書寫、思考,雖然無法給出任何一個結論,但在過程中慢慢療癒自己,使內心更加堅強,或逼近生命的核心。
其實重溫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心情難免受到影響,就像心裏下著一場沒法停止的雨,既悲傷又憤怒。不過在慢慢細讀的過程中,讀者如我,想必也得到了一點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共感和連結。當我們在勇敢對抗著什麼的時候,我們定必團結在一起,而團結使我們強大。
雖然這場暴風雨已稍為平息,但是我們都深深明白,一切尚在起始階段。這個城市的人不會放棄,因為他/她們擁有記憶的自由,擁有脆弱的身軀卻最勇敢的靈魂。
書中有很多文字都很值得分享。
如果心裏有所愛,就必然有所恨,社會狀況並沒有讓人與人割裂,只是,我們都活得比以往任何一刻更認真,才不由自主地作了一場關係斷捨離。那些在生命裏不再適合的、不再需要的或早已外強中乾的,都會自然剝落,就像新陳代謝那樣,如此,才會有新的空間,容納更適切的新人和新事。我感到悲傷,同時又感到,更靠近真實而得來的一點輕省。
 
我城仍被稱作我城,只是當中的『我』已從單數變成了眾數。
 
抗爭看似是一種激進的行動,但起源卻是熱情和愛。有人說,愛一個人就是不帶任何期望地暸解他/她。愛一個人或許可以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愛一個城市卻會被許多不穩定的因素所影響。每個曾經深深地愛過的人都會知道,不夠深的愛難免會帶來多於快樂的傷害,而最深的愛,並不期望改變對方,只是自己必會脫胎換骨。沒有一種愛是徒勞無功,只要曾經不顧一切地愛過,就會更接近生命的核心。我想,這也是每一種抗爭最終的意義。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體制,才會把一個社會裏的人規訓成把同類看作是蟑螂,並不是客觀地指出那人已成為蟑螂,而是說出自己的心裏有蟑螂。就像附魔的人,眼中所見全是自己的心魔。這兩個月以來,很多人都在問:『一切何時才會恢復正常?』或許,就在這裏的人不會再把人稱作蟑螂的時候。
 
以往,人們總是說,這是個無根的城市。這個夏天,城市終於長出了根,由眾多傷口盤結而成的根部,成了我們共同的身分。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