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十一”黃金周關鍵詞變化彰顯中國旅遊進步

2014-10-02 00:00

【新華社太原10月1日電】“十一”黃金周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專家表示,與其相關的關鍵詞變化恰恰彰顯了中國旅遊15年來的發展和進步。

“‘十一’黃金周最初是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以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為動因之一而做出的舉措。”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譚克儉回憶,1999年的中國正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普遍不景氣、內需低迷。那年9月,國務院修訂發佈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公曆新年為“全體公民休假日”。

“黃金周”一詞出現了。在這一年,中國將“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形成7天的長假。次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進一步發展假日旅遊的若干意見》,正式確立了“黃金周”假日制度。

與此同時,“假日經濟”的提法也開始出現。當國務院修訂出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後,中國人一年的休息時間(包括雙休日)破天荒地達到了114天。

譚克儉表示,這種集中休假的方式在刺激中國民眾消費,帶動旅遊發展方面效果顯著。

數字佐證了這個說法。第一個“十一”黃金週全國出遊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1億元。隨即是2000年黃金周的“井噴”,“十一”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旅遊收入230億元,到2005年國慶黃金週全國共接待旅遊者突破1億,達到1.11億人次。

集中式長假帶動了遊客集中出行,小長假也使各大旅行社爆滿,車票、機票告罄,旅遊景點人如潮湧,2009年8天長假我國出遊人數達2.28億人次,同比增長28.5%,實現旅遊收入1007億元,出外人數激增帶來的行路難、住宿難、用餐難、購票難等問題愈加凸顯。遊客和媒體紛紛“吐槽”黃金周變成了“黃金粥”。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吳忠民表示,隨著經濟進步和百姓生活水準提高,旅遊成為提高民眾生活品質的重要方面,這些問題開始變得“不可容忍”,政府需要從簡單著眼於靠旅遊拉動內需向滿足民眾精神需求轉變了。

業內專家同時也表示,中國公民的休假福利以及旅遊產業不斷進步還需要有更加完善制度措施保障。“克服這些困難之後,中國旅遊前景可觀。”吳忠民說。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