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政協如何讓民眾感到“很近”?

2015-03-04 00:00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作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明確要求,要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政協委員如何才能完成這一要求?中新社記者3日走訪多位政協委員,發現深入走訪調研、利用好新媒體手段和大數據以及創新的制度安排都是政協委員“識民情、接地氣”的利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徐沛東表示,他近幾年大量參加政協專委會組織的各類赴地方調研,去年一年就去了四次。“我們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設性的提案,也有很多被採納,比如說社保、人民文化設施、古舊建築修復等。”

  “我們做了大量這方面的工作。”港區政協委員陳清霞以去年發生的“反占中”為例指出,她去年參與發起了“大簽名”活動,推動更多香港市民支持政改,同時亦邀請各方專家為市民解讀“基本法”相關概念,並同市民展開廣泛交流,“要把我們香港的民意都反映出來,因為香港現在很多市民對政改很關注。”

  85歲高齡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也一直堅持花大量時間深入農村開展基層考察調研。他介紹說,通過前往四川、重慶等地實地調研,他發現土地確權後農民住宅地、耕地和承包地都有了保障,他們反而不願進城了,“這些新情況值得進一步研究”。

  “作為宗教界人士,更應該深入群眾”,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楊志波經常走訪信教群眾。他認為,作為政協委員要瞭解他們的訴求,表達他們的心聲,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堅守“中國夢”。

  在調研之外,新媒體的興起給政協委員更好履職帶來了壓力和契機。主持人崔永元表示,有了互聯網、自媒體等新媒體後,湧現了成千上萬的聲音,遠遠比在政協和人大會議上出現的聲音要豐富,他和其他許多委員都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如果站在媒體的話筒前,被問住,被問倒,一問三不知,你好意思嗎?”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他加入了一個政協委員們組成的微信群,“這個群自去年建成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有委員就很多熱點議題進行討論,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除了個人努力,許多政協委員表示,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政協讓民眾感覺到“很近”的重要保障。

  今天在回顧2014年政協工作時,“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被政協主席俞正聲多次提及。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此前也表示,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新的協商形式,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已成為政協民主協商經常性平臺和重要品牌,是全國政協一張亮麗的名片。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