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英文重啟南向政策的多重政治圖謀

2015-10-02 05:20
  說蔡英文是李登輝的「傳人」,並沒有冤枉她。除了是她在政治上緊緊跟隨李登輝,為他擬制《港澳關係條例》和「特殊兩國論」,否定「九二共識」之外,在經濟上,她也鸚鵡學舌,拾起李登輝「南向政策」的唾沫,日前在民進黨黨慶「外交使節」酒會上,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並將之定位為「區域實踐與國際參與」。她稱,過去台灣的「南進政策」主要是引導台灣企業增加在東南亞的投資,未來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強化對東協(台灣稱東盟為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系,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她還稱,未來民進黨政府將推動成立國際NGO中心,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支持非政府組織工作的領航者。
  李登輝當年的「南向政策」,是為了壓制廣大臺商踴躍到大陸投資,配合著其「戒急用忍」政策而出籠的。李登輝為了對兩岸經貿合作熱降溫,率先提出並推動「南進戰略」,並首先是推動國民黨黨營事業帶頭到東南亞各國投資,然後是提供資金來協助、鼓勵臺商南進東南亞發展,以遏制臺商大陸投資熱,避免兩岸經貿關係更緊密,避免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台灣當局在通過《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合作綱領》的基礎上,為配合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再度提出和推動以官方主導、以金融援助為主,配合鼓勵企業前往東南亞投資設廠,目的是在遏制臺商對大陸投資的過度依賴,也同時借機發展台灣與東南亞的實質關係。
    在陳水扁「執政」間,也曾提出過「南向政策」,是為了配合其「有效管理,積極開放」政策。二零零三年陳水扁聲稱「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因而重啟「南進戰略」,亦即第二次「南向政策」,號召臺商在佈局全球時絕對要重視對東南亞的投資,試圖以投資為誘餌迫使東南亞國家接受民進黨政治領袖的到訪,從而使得陳水扁的「南向政策」充滿了政治氣味。
  然而,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南向政策」均不成功。由於當地語言文化與台灣不同,基礎建設落後、不少地方政治混亂,因而中小台商並不熱衷。而一些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了李登輝、陳水扁對中國大陸設廠風險的宣傳和優惠貸款的吸引,前往東南亞投資設廠的台商,則在亞洲金融風暴或印尼、越南的反華暴亂中,投資失利或遭受洗劫,而致血本無歸。相比之下,中國市場和政策卻比較穩定,經濟崛起,因而許多響應「南向政策」的台商,紛紛結束當地的經營,轉到中國大陸。
  那麼,為何蔡英文仍是要提出「新南向政策」?這豈非是誘惑並鼓勵台商去「送死」?其實,她的「新南向政策」,並不單指經濟領域,其內涵比李登輝、陳水扁的「南向政策」多元複雜得多,其主軸定位為「區域實踐與國際參與」。她稱,台灣在世界上的定位,必須以「堅強而活躍的國際關系」作為前提,這是確保台灣安全的基礎,對於推動貿易多元化也至關重要;而優先重視的工作,就是希望通過推動人道援助、災害救援、疾病防治、減緩氣候變化等實質計劃,促進亞太區域的國際合作,同時密切留意國際事件,包括近期的敘利亞難民危機,「我們相信有必要建立一個法律機制,使台灣能參與國際社會協助難民的援助計劃」。蔡英文還聲稱,過去台灣的南進政策主要是引導台灣企業增加在東南亞的投資,未來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強化對東協(台灣稱東盟為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系,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未來民進黨政府將推動成立國際NGO中心,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支持非政府組織工作的領航者。
  對此,曾在陳水扁時期擔任過「外交部長」的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志芳,就有進一步的解讀。他表示,就死年代「南向政策」與「新南向政策」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只是到東南亞投資、著重經貿關係,後者則是將印度次大陸也納入,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等。李登輝的「南進政策」只有鼓勵台商到東南亞投資,並將產品外銷至歐美,「新南向政策」是多元且不只是投資關係,還有產業合作、觀光、年輕人創業、文化、農、漁、醫療等是多面向的合作關係。未來「新南向政策」還將會尋找國際策略聯盟,新加坡和日本是優先考慮的國家, 近年日本的產業鏈往東南亞移是相當明顯的趨勢,新加坡則是在東南亞耕耘多年,本身就是東南亞的物流、金流中心,對印度市場也掌握的很好,目前構想是這兩個國家,未來也希望找更多國際策略聯盟。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是在她在民進黨黨慶「外交使節」酒會的場合上首次提出的。這就顯示,這項政策的政治味尤其是「外交味」甚為濃烈。這證明她十分重視呂秀蓮的預警:她倘當選,北京就無須再為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加持,必定會與那些急於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國家建交,這就將會發生雪崩式的「斷交潮」。因此,蔡英文就以「新南向政策」以作抗衡,並利用近年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各種問題上與中國大陸有摩擦,而「趁虛而入」,對中國大陸的東南亞外交伺機實施「突襲」。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在闡述「新南向政策」時,特別提到印度。黃志芳也透露,二零零六年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同時也是「行政院」對外工作會報召集人,當時蔡英文對他(當時黃志芳任「外交部長」)下達的第一個指令就是要重視印度,強化與印度的關係。因此,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也是要配合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實際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及印度等,被美國視為「重返亞洲」戰略中,包圍中國的重要環節。而菲律賓、越南等,更是在南海領海訴求上與中國大陸有摩擦,蔡英文更是不承認國民政府對南海的「十一段線」訴求(中國大陸調整為「九段線」),,正好迎合周邊國家的領海訴求,因此可以沆瀣一氣,組成「包圍中國大陸大合唱」團隊。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另一個意圖,是要與習近平「一帶一路」中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別苗頭」,並搶奪在沿線國家的話語權。
  當然,蔡英文的這些「宏圖偉略」,都只不過是「蚍蜉撼樹談何易」而已。既然李登輝、陳水扁的「南向政策」已經失敗,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也就只能是敗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