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帶給中國科技界三重啟示

2015-10-10 05:10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近日已成為中國備受矚目的新聞人物。在中國科技界人士看來,屠呦呦和她的成就帶來三重啟示。
  第一重啟示,科研目標應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
  8日在北京舉行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顧了發現並提取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的過程。這項源於在戰場上防治瘧疾的研究成果,時至今日仍在拯救患者生命。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侯建國由此指出,科學研究的選題要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才能更加彰顯研究意義。
  “我們科研的方向、目標到底是什麼?尤其我們做臨床醫學研究的,應該更多地把目標轉向需求,轉向解決臨床實際難點問題,提高治癒率,減少死亡率,做好保健工作。”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持有相同觀點。
  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新的辦院方針包括“三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正在進行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通過科研院所分類、人才評價分類等多舉措,將科研與需求緊密相連。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說,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的應用研究課題與基礎研究不同,不能用發表論文或影響因數引用率作為評價標準。但他也提醒不應因為此次諾獎頒給應用研究就忽視了基礎研究,“中國需要強大的基礎研究,這既是培養人才的機制,也是中國可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二重啟示,科研精神需“坐得住冷板凳”。
  侯建國說,凡是重大的科學研究都是艱辛的,重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學家在長期研究中艱苦努力。如其所言,諾貝爾獎也大多頒發給那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科研成果。
  從屠呦呦的講述裡,記者歸納出一組數位。她收集匯總出2000多個治瘧方藥,然後精選出640個。1971年提取到191號(即191次實驗)藥物樣品時,終於顯示出100%的抑制率。她曾在60天內對30例瘧疾患者做臨床觀察,也曾自己以身試毒。
  “科學家親身試藥,具有極大的犧牲精神。”施一公感慨,儘管今時今日在科技管理模式、經費分配、科技評價標準等方面與彼時不同,但科研工作者應是一脈相承,“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長期努力創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說,“鼓勵一個科學家一生就做好一件事情的精神”。他還強調科學研究的靈魂在於原創性,“不光是看重成果,還要有對原創性思想敏銳的發現力”。
  第三重啟示,科研過程中既發揮科學家個體的作用,也要提倡協同研究的合作氛圍。
  正如屠呦呦面對媒體時總會談到“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說明中國科學家被國際社會進一步認可”,青蒿素的研製團隊成員包括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的科研人員。
  張伯禮坦言,團隊協作是這項工作成功的有力保證,需要學習聯合攻關、協同創新的經驗,集體科技攻關的模式依然適用於現在。
  施一公說,接力棒已從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傳到年輕一代。屠呦呦亦對此寄予希望,她說,“我希望這個諾貝爾獎成為一個新的激勵機制,把年輕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世界和中國做出更多事情”。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