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自貿賬戶實施助力澳琴金融互通
  • 中聯重科首季業績回暖
  • 經濟不穩 母親節消費縮水
  • 碧桂園寬限期內付清兩筆利息
  • 琴放寬商辦樓改為酒店
  • 澳門轉讓定價近期動態和觀察
  • 學者: 善用專業儀器提高效果形象
  • 恆指衝萬九關 短期氣氛續好
  • 中銀中小企:與酒店推中醫特色服務
  • 生產力:加強定制化中西治療
  • 中西醫療中心 冀打造一體化服務
  • 青企:與旅社合作推治未病行程
  • (一家之言)完善交通航線 引遠程客
  • 花店:銷量下跌 開拓企業客
  • 食肆:母親節生意跌一兩成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返鄉創業收窄城鄉收入差距

2016-02-06 06:30

    返鄉創業收窄城鄉收入差距

    【新華社哈爾濱五日電】在一大片看似平常的稻田中,“八○後”農民王麗傑俯身撥開積雪,捏起幾粒泥土端詳起來,就像把弄着她的寶貝。

    “雖然畝產少了大約300斤,但我的收入卻翻了好幾番啊。”去年是王麗傑嘗試有機種植的第一年,收穫的2,500斤大米被搶購一空。如今尚未開春,她接到的訂單就已增加了五倍,計劃種植面積也從200畝擴至1,000畝。

    在全國聞名的“大米之鄉”黑龍江省五常市,由於長期施用化肥和農藥,肥沃的黑土地一度面臨能否可持續生產的威脅。王麗傑相信,堅持“減肥增綠”的種田方式,不僅能把農家純正的“稻花香”帶給消費者,更能把鄉親們留在這方水土安居樂業。

    五年內達合理比例

    一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9%,並突破1萬元大關。這也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第六年“跑贏”城市居民,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降至2.73,比上年縮小0.02。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預測,未來五年內,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有望降到2.3:1左右,達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既是中國民眾及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國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一六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年聚焦“三農”問題,6大方面、30項大的政策部署,勾勒出未來解決“三農”問題的藍圖。從今年起,農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緊鑼密鼓進行。

    農村創業人數漸增

    兩年前,河北農民陳盼河還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工人,跟着建築隊在東北、北京各處跑,但建築市場的收縮讓他不得已踏上“返鄉潮”。如今,成了苗木培育大戶的他已經翻蓋起了兩層小樓。“玉米市場已經飽和,而種植山桃、水楊木、冬青等有更好的銷售市場,平均一畝地能賣到14,000塊,高出玉米十倍不止。”陳盼河說。返鄉的陳盼河比離開時更具有市場眼光和創業精神,讓他主動適應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新潮流。

    統計數據顯示,一五年上半年中國農村創業人數同比增長了3.1%,其中返鄉人員達200萬人。分析人士指出,返鄉創業的示範作用巨大,這將有助於持續縮小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如果縮小差距,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的幅度必須更大一些。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共識。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以網際網絡+為代表的一些新型業態正在快速進入農村。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城市資金引導回流

    分析人士指出,這將把來自城市的資金引導回流農村,改變一直以來農村凈資本外流的現象,有助於實現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卅一歲的安徽村民方強借着這股東風,做起了以當地特產山核桃為主打的堅果生意,並在“天貓”上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旗艦店。一五年,他比上一年持續增收20%左右,並且創造了單日50多萬的銷售業績。“做電商具有傳導性,一家帶一戶,僅1,500人的小村子,在去年創下了高達2億的銷售額,白牛村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淘寶村’。”方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