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遊業復甦 攜程業績超預期
  • 擦亮“金名片” 推澳經濟發展邁新台階
  • AI助力機構管理洗錢風險
  • 關注粵發展低空經濟新政
  • 貿促局:外商擬實地考察澳琴
  • 中國太平科技展推介醫康養
  • 學者:助建築公司檢測舊樓
  • 港股料續調整 考驗萬八關
  • 中銀中小企:持續提升無人機技術
  • 生產力:出租無人機供拍攝表演
  • 澳青推無人機檢測 冀拓葡語市場
  • 青企:順着低空經濟政策發展
  • 橫琴全球招商推介 展發展機遇
  • (一家之言)用好深合區 拓展就業空間
  • 跨境電商藉科技助企拓線上業務
  • 科企Beyond深探產學研合作
  • 居民:內地平台優惠頻發 主要購物渠道
  • 滴灌通重組調裁逾百人
  • 零售:增加貨源 優化體驗引客
  • (一家之言)拓網購場景 新零售續命

舟山水產養殖場淨利潤三千萬

2016-08-19 06:30


    補休漁期空白

    舟山水產養殖場淨利潤三千萬

    舟山位於浙江省,是中國最大的群島,全市由一千三百九十個島嶼組成,有“東海魚倉”和“海鮮之都”美稱。說到舟山,當然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典範。舟山有着海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基地及關於海洋的產業。除海洋產業,舟山在旅遊業、工業、製造業上亦毫不遜色。澳門政府提倡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又大力推動社區經濟、海洋經濟的發展,舟山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早前本報獲澳門女企業家商會協助到舟山了解海洋及旅遊等相關產業,採訪多個政府部門、學校和企業,了解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機遇。報道將分七期連續刊登,逢周五見報。

    本期介紹的兩案例,分別是“旭旺養殖場”、“浙江大洋水產公司”。前者介紹當地養殖業概況,後者則介紹當地海產加工業的情況。(五)

    旭旺水產養殖場由陳杰父親創立,佔地600畝,建有蝦池64個,養殖南美白對蝦為主。陳杰表示,父親時期是露天養殖,一年一季,自己首建室內養殖場,解決一季一產、冬養殖失敗難題。每年淨利潤達二至三千萬。養殖行業解決近海資源缺乏及休漁期水產品市場空白,對民生及經濟都有促進作用,未來行業發展潛力相當巨大。

    陳杰表示,舟山雖然近海,但當地吃用蝦大部分都要從海南進口,冬天價格更非常高。十分疑惑為何本地養不出來,故參考蔬菜大棚方式,○二年建室內養殖場。開始時沒有經驗可借鑒,投入250多萬建成5個池,幸好憑借自己的經驗及溫度的嚴格控制,成功養活一批批對蝦,並於一年後回本,其後越建越多。

    海產存活需花心思

    過去養殖主要在室外,每年每池只能賺2萬,現時每池有三季,每季賺8-10萬,銷量最好每池能賺40多萬。蝦零售價根據淡旺季有不同,每斤45元,最貴時價格可高達上百元,批發價每斤則在27-28元,最高可賣至55-60元。最遠可運到北京,有固定供應到青島、上海、寧波等地。

    養殖業風險相當高,要保持海產處於活狀態需花大量心思,直言就像照顧孩子般。曾試過停電,一夜間所有心血全部落空。行業利潤相當高,若經營有善,每年淨利潤可至上千萬;且投資成本低,基礎設施每池投入成本約60萬,從海南進口蝦苗每斤約在11元,賣出價格最低都會翻倍。行業特徵吸引很多人來模仿,但基礎建設可模仿,自己多年的管理、養殖經驗模仿不來。該養殖場蝦的存活率高達9成。公司有53個員工,每位員工都會培養三至四年,當中不乏是退休漁民,重新聘請來就業。

    最初舟山室內海水養殖只有這一家,其他露天養殖有兩三家,近年爆炸式增長,單是養殖已達六、七十家。面對競爭以不變應萬變,先做好自己。曾有台灣專家尋求合作開拓石斑魚市場,但自己沒接觸過,技術還未掌握,不想盲目擴張,明白此行業風險相當大。

    行業擴張價格未降

    養殖業先要有地,其次是技術問題。澳門倘要發展,相對困難,但無可否認,養殖業發展前景很大。即使養殖企業不斷在擴張,但價格一直都未有下降。食物還是人類最根本需求,舟山各行各業靠海洋經濟支持,但海洋資源已慢慢枯萎,近海幾乎沒有甚麼魚。休魚期若沒有養殖場,就幾乎沒有海鮮供應,養殖業填補這部分空缺。雖然不是野生,但口感其實沒有差別。有感此行業除有助經濟發展,對內地居民亦有很大得益。

    本報記者  張麗真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