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舊場刊的意義 由你話事 ——訪「澳門劇場文件展」藝術家黃詠思

2019-09-28 14:47








澳門劇場圖書室現正進行「澳門劇場文件展」。展場內,靜靜映入眼簾的是白色的牆、白色的桌子、還有上面一疊疊白色的文件夾和信封。逐個逐個翻開,發現裡面都是九十年代的劇場場刊。展覽介紹寫道:文件不會無故被看見,你先要有看的意圖,按鍵,打開,內容方會顯示。
「去畫廊也好、藝博館也好,可能一進去已為你設計了動線,這也沒問題的,但就想大家會不會再主動些?而且文件某程度上可以很沉悶,怎樣吸引你去主動發現它?因為打開來看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所以就想有個小動作,想大家打開;你想看,想知道,就要先打開。」展覽藝術家黃詠思說。
黃詠思:我不想有角度
黃詠思坦言,不想由自己去賦予這些展品角度,也不想展覽「有教育意義」,選這些場刊單純是因為「合眼緣」。展覽也設了白板,讓大家看完展覽後寫下一些關鍵字,這些關鍵字亦可能成為文件展第二部分的參考。「我不想有角度。因為如我很有角度,就會好像給予它一種意思。我不想它有教育意義,讓你覺得我要告訴你,當年劇場或回歸前劇場的重要性在哪,或回歸前某幾年某些作品很有社會性。」「以前(有些作品)是很大膽,而且是很通俗的大膽、淺白地講:澳門人是甚麼、我是誰,不像現在;現在很多玩法,但以前就很坦白。但如我用這角度,這角度不代表所有劇目,因為裡面有些改編的,完全唔關事的,所以就不如留待你去看。」
「我特地把它們(場刊)變得很統一,就因每一份都很突出。九三年這份特別重要嗎?不是,我想是每一份的份量都一樣,所以全部都包封好。」「所以用白色,就是希望很中性。你一進來就很集中要看這份文件,是看它。」
資料沒法公開 如把自己邊緣化
雖說策展的方向單純是「開卷有益」,但展品中還是靜靜透露了一些澳門故事,待有心人發掘。例如作品的名字都是中葡對照,又例如很多已經消失/重組/易名的政府機構等等。場刊由誰設計?設計與今日有何分別?戲劇的形式是甚麼?為何場刊以中文劇場為主?葡語劇場的資料有人整存嗎?……如此種種的許多問題,都可由翻閱一份場刊開始不斷延伸。
但這些問題會找得到答案嗎?黃詠思認為,在澳門找資料很困難。「例如2015年澳門有哪些演出,想要一個列表,這些應該不難,但就沒有。」曾參與編輯《澳門舞蹈年鑑》的她亦表示,現時一些藝團因為人手及意識等因素,資料整存未如理想,有時等政府出版年鑑,需時也可能較長。劇場的網上資料庫,即使用關鍵字、索引等查閱資料,而非PDF等電腦文件檔的方式,亦不知道是因為甚麼原因,政府一直沒有建立。
「現在人人都拿着電話、電腦就去找資料。把它變成一些數據是給人多條路選擇,例如做資料蒐集或認識澳門劇場,都較容易。」
「他沒法做到DATA很公開,某程度上像把自己很邊緣化,好像很『收收埋』,很邊緣化,我們是很小眾,但其實不是。是有很大的圖書館(澳門劇場圖書室)在這,有很多劇場資料,或文件展,是在等着大家去看。是很歡迎你去發現,但由於一些資訊不流通,大家不認識這些,『吓我唔知喎,有演出㗎咩』,令大家好像入不了這世界。」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