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本地教師:難以一概而論內師好壞 社會氛圍若更政治化 內師影響力或強化

2020-11-28 09:00


教青局曾回應指出參與「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的學校均高度評價計劃,但坊間亦有意見認為當局未有渠道、機制聆聽前線老師的聲音,所謂「高度評價」或有失偏頗。《論盡》是次採訪了兩位本地老師,講述其與內地指導教師共事的經歷,以及談論其對該計劃的評價。有老師擔心若目前的社會氣氛進一步政治化,內師的影響力或進一步加強。
陳老師(化名)在2015年至2017年於某間愛國學校教授歷史科,他形容自己甚為「好彩」,遇到的內師「客觀、踏實、勤力」,在整個指導期中「學到嘢」,內師所分享的前線和實際的經驗、技巧都令其獲益。他亦提到,聽說過其他學校的指導老師「好hea」,覺得即使是內地優秀教師質素也會參差,不能一概而論計劃或內師的好壞。他稱,因應內地與本澳的歷史觀不同、在某些歷史事件上看法不同,因而該內師一開始已強調只著重教學技巧,不干涉教學內容,也不會爭論相關事件。
陳老師指出現時社會上對於該計劃的認知不多,或會被內師的高薪及對本地教學的影響模糊焦點,忽略了當中做得好的地方。其次,他以歷史科為例,當時被內師指導的社會氛圍甚至與兩岸四地的環境與現在完全不同,「五年前冇咁緊,言論自由、政治氣候冇而家咁緊張」,現在可能受社會氛圍影響,或強化內師的功能、職責、權限都不足為奇。「五年前大家對於內師嘅印象都比較正面,就算覺得未必幫到手,都唔會覺得係干預、阻礙。」
加推愛國教育 歷史教材亦受限
陳老師其後轉職至教會學校任教,但坦言近年無論是愛國學校還是教會學校,愛國教育活動都一樣熱烈。他稱,當局加推愛國教育活動,安排講座及培訓予老師和學生,「目標都很清晰,增加對國家的了解、歸屬感」,學校或感壓而傾向使用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歷史教材等等。於是當內師入校指導被廣泛討論時才會引起社會的反感,甚至會有「影響教學自主」的講法。
本澳無統一教材 內地教法難適應
李老師(化名)現時任教於某教會學校的數學科及電腦科,他指出內師來校交流指導,某程度上有助於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因其遇到的內師具豐富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在教課時能深化、細化知識點,具借鏡作用。不過,他提到,本地以私立學校為主,教材、教學模式不盡相同,內地基本用統一教材,因而內地的教學方法未必適用於本澳所有學校。
李老師指,當局現時並無方法可量化評估該計劃的成效,「如果設立評核機制來睇成效,係咪又要考試?最後壓力都係放係老師同學生身上」。他指出,現時教師的培訓、交流計劃眾多,好像「為做而做」,最終教學水平提升的多與少仿佛也並不明顯。
教師雖有培訓交流 硬件支援不足亦無用武之地
為此,李老師認為當局不僅要在學術交流、培訓課程上下功夫,相關硬件的配套支援也應跟得上步伐,不然相關的交流指導或只如紙上談兵,根本無用武之地,如何彰顯當局所謂的成效呢?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