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自貿賬戶實施助力澳琴金融互通
  • 中聯重科首季業績回暖
  • 經濟不穩 母親節消費縮水
  • 碧桂園寬限期內付清兩筆利息
  • 琴放寬商辦樓改為酒店
  • 澳門轉讓定價近期動態和觀察
  • 學者: 善用專業儀器提高效果形象
  • 恆指衝萬九關 短期氣氛續好
  • 中銀中小企:與酒店推中醫特色服務
  • 生產力:加強定制化中西治療
  • 中西醫療中心 冀打造一體化服務
  • 青企:與旅社合作推治未病行程
  • (一家之言)完善交通航線 引遠程客
  • 花店:銷量下跌 開拓企業客
  • 食肆:母親節生意跌一兩成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不談撤辣 只求放寬按揭

2015-10-01 06:30

    不談撤辣    只求放寬按揭

    賭收連續下跌一年、股票波動、政府緊縮等,拖累樓價較高位下滑超過35%,這些數字事實大家已坦然接受,但為何現時仍有眾多居民未能完成置業夢想?單單只因為樓價嗎?買樓除了考慮樓價,還需要知道甚麼?

    近日政府多次放聲堅持不撤“辣”,說的就是一一年實施的“轉移不動產特別印花稅”及一二年實施的“買家印花稅”。前者規定業主若購入不動產一年內賣出,須額外繳付買賣價20%的稅額,一年至兩年內賣出,則需繳付10%稅額,當時推出用作打擊房地產炒賣風氣;後者規定非本澳居民購買澳門物業須繳付額外10%的印花稅。這些“辣招”出台後,非本地買家絕跡,無奈澳門物業價格非但沒有應聲下跌,反而持續飆升,居民眼看着樓價升至歷史高位,保持觀望狀態,審慎應對。

    多數居民買樓時都會向銀行借貸,當以為手上的首期已經足夠可置業安居?不可不知的是金管局於一二年十月對銀行發出的樓按指引,規定二手樓宇330萬以下的最高可按九成,330-600萬的可貸款七成,600-800萬的則可貸款六成,800萬以上的最高只可貸五成。當年措施為平衡樓市供需,但時至今日,樓價下跌,按揭指引形成“M形社會”,令原本能上車的中低階層,尤其年輕一輩置業夢碎。

    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的辣招確實收得成效,不撤辣亦是全面地考慮整體樓市健康發展,但為了讓市民在樓價難得下跌之時把握置業良機,政府可考慮放寬金管局的樓按指引,銀行可按照自身風險管理及買家的負擔能力批出按揭,尤其放寬對首次置業人士的按揭需求,照顧本地年輕買家的置業需求。

    要在最準確時間入市很困難,關鍵是先考慮自身需要,如果自住、有足夠收入供樓,買家可趁現時樓價下跌而放膽置業。有意置業人士,首先應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是否穩固,選擇能夠負擔的物業,減低置業投資風險。

    利嘉閣(澳門)地產董事總經理    廖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