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李克強總理敲響警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016-10-14 05:49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日與本澳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時,闡述了三點意見,一是希望澳門特區繼續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二是努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三是共同維護澳門和諧穩定的大局。他還提出,特區政府要積極關注澳門居民的訴求,畫出澳門最大的同心圓。
  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前面兩個要求,已經有不少社會人士和媒體予以呼應;而對後一個同樣重要的要求,則顯得關注度並不如前面兩個要求那麼強烈。其實,這正是值得高度關注之處,不但是由於「關注度」不強而可能會導致人們忽略此議題,而且在社會實際中,此議題背後所潛伏的問題,比人們早已高度關注,並正在灌注很大精力,因而已經獲得較佳的效果或者正在得以改善中的前兩個議題,更為嚴重,而且已經到了必須未雨綢繆,及早做出應對之策,將一切不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消弭在「萌芽階段」。
  當然,李克強提出的三點希望,是互有關聯,相輔相成的。比如,李克強總理所所提的第二點要努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就可為實現第三點的「要共同維護澳門和諧穩定的大局」,創造較佳的物質基礎條件。實際上,他在第三點中所申述的特區政府要繼續貫徹「以人為本、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把民生事務放在優先施政地位,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解決住屋及公共交通的問題,以促進六十五萬澳門居民的福祉,特區政府要積極關注澳門居民的訴求,畫出澳門最大的同心圓,就可達成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融合的社會氛圍、穩定的發展局的標的。又如,他同樣在第三點提到的希望多組織澳門青年到訪內地,讓他們認識祖國內地的情況,增強愛國愛澳理念的認同,也是達成第一點的繼續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重要途徑。
  尤其是在李克強總理發表上述重要談話之後的不到一個小時,香港特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在宣誓就職時,上演了「幾魔亂舞」的鬧劇,就更為反襯了他的講話的重要性和預見性。本來。相比於香港特區的「佔中」「旺角暴亂」,及前日立法會的鬧劇,澳門還是相對和諧穩定的。這就是中央仍有充足的理由向全世界宣示「一國兩制」可行的底氣。但不可不知,現在也有「西風東襲」的跡象。一方面,隨著「民智」漸開,不少人接受西方的「普世價值」,市民尤其是青年的利益多元、訴求多樣,並對特區政府的某些施政不滿,逐漸產生離心傾向。而隨著當年「一二三事件」後形成「半個解放區」群眾基礎的老一輩愛國愛澳群眾的年華老去甚至是逝去,與這部分人士的增長相比,可能會產生「此消彼長」的效應。
   另一方面,近年來高中畢業生赴台升大的數目逐漸增加,也將會是形成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潛在因素。應當說,老一輩的赴台升大人員,是自覺回應李克強總理的三點希望的。因為他們是在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蔣經國先生在世時接受台灣地區的高等教育的,而在澳門回歸前的「公務員本地化」浪潮中進入政府公職,或在社會上充分發揮中產階層的中堅作用,不少人也參加了「參政議政」的活動,已經基本上成為「澳人治澳」主力,自覺地維護社會穩定,並為澳門特區的繁榮穩定作出重大貢獻。
  但近年赴台就讀的新一輩青年,則有隱憂。蔡英文說,台灣青年「天然獨」,而這部份青年則是「天然好奇」,因而參加了「太陽花學運」,及由民進黨及其外圍團體發動的社會運動,甚至接受「小英青年軍」的資助及委派,到民進黨「立委」或縣市議員的助理辦公室當助手,及在各項公職選舉為民進黨的候選人助選,或為當選者進行選民服務,「天然好奇」就變成「後天社運」,而且也學到了社運甚至參加公職選舉的「技術」。他們學成返澳後,可能會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盡管與香港有的青年還未有工作經驗甚至還是學生,只是因為參與社會過激行動,叫喊幾句分離口號,就可當選為立法會議員相比,這些人要在澳門當選立法會議員相當困難,尤其是在「新澳門學社」發生內哄,而澳門居民仍然不能接他們的「過激選舉方式」,及不滿意其屬下某網媒拒絕承擔社會責任和遵守新聞道德,直播「假跳」新聞而吸引大量旁觀者,刺激其成為真跳,或捏造假新聞,如造謠婦聯會「反對家暴法」,自己故意摔低卻污衊警方「妨礙新聞自由」,製造警察「封鎖培正中學」而導致消防局救護車未能及時將意外受傷學生送往醫院救治的假新聞,還有抱持雙重標準,一方面發起遊行,要求將虐畜行為的量刑比照對人類實施加害的標準,另一方面卻侮辱一對大熊貓寶寶,肉麻當有趣地予以命名為「貪貪」、「污污」,並以「有罪推定」的手法,直指澳門特區政府及一眾官員「貪污」等等的不當行為,因而以這種極端手法,要奪得一個席位,真不容易。
  但還須未雨綢繆,即使他們未能像香港的「攪屎棍」那樣直接在立法會議員宣誓時「攪局」,但仍將會繼續以在立法會開會時擲紙飛機等方式進行擾亂。而且,他們在外圍搞一些滋擾行動,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包括被其津津樂道的「光輝五月」,還有培植分離氛圍的「本土」和「民間公投」,及大造「自決有理」輿論。
  在過去,本澳高中生的升大方向,是涇渭分明的,就是除了學業優秀及家境優裕者,是到歐美留學或到香港深造之外,家境較為清貧者,「紅底中學」畢業生基本上是返回內地升大,「藍底中學」畢業生則到台灣升大。故而有一段時間,「藍底中學」為了提升錄取率,選擇台灣高中的教科書,因而引發此間一些傳統愛國師生的抗議潮。但在近年,就連「紅底中學」的畢業生,也有到台灣升大的,因而逐漸造成了到台灣升大人數高於到內地升大的人數的「逆向」趨勢。
  當然,這與台灣當局為了拯救各家大學,而採取了積極進取的招生政策有關。實際上,近十多年來各家大學盲目擴大甚至是高職學校升格為大學,但家庭卻是「少子化」,在這「剪刀差」下道致生源嚴重不足。教育行政主管當局就採用一切手法,吸收學生。這就是馬英九時代要求大陸方面開放學生到台灣就讀的背景。但在「太陽花學運」發生後,尤其是蔡英文上台後,「天然獨」學生佔據校園輿論陣地,侮辱大陸和澳門學生中的不同政見者,更導致大陸學生赴台就讀急遽減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就決定,加強對港澳和東南亞以至是世界各地的華裔學生的招生工作,以填補大陸學生減少的「窟窿」。
  在此情況下,羅奕龍在座談會上向李克強總理反映的大陸各大學弱化對港澳的宣傳工作,以至許多澳門高中畢業生不知道大陸的大學素質已經趕上以至超過台灣的大學的情況。另外,大陸高教事業實施「教育產業化」,也是導致澳門「紅底中學」清貧畢業生前往台灣就讀的原因之一。這些,希望能夠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改變目前的負面情況,消減未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維護社會和諧穩定。